|
赣县五云镇日红村是赣江畔一座宁静的小山村,在这个小山村里,有一位让村民们倍感自豪的新闻人物:乡村医生朱正森。今年1月7日,朱正森应邀出席了全国科教文卫体相关座谈会,在村民们看来,像这样的座谈会不是一般人能参加的。
村民心中的“120”
朱正森高中毕业后,在日红村当上了一名赤脚医生,一干就是38年。在这里,他用真诚、善良、无私,诠释着一个乡村医生的仁心大爱。
“他就像我们村里的‘120’,随叫随到,真是个大好人!”村民们这样评价朱正森。遇到病情严重的患者,不管多远,朱正森都会及时上门出诊。在交通不便的村子,一个旧药箱、一盏应急灯和一双高筒雨鞋是他多年来出诊时的“三件宝”。
“只要还有希望,朱正森就不会抛下病人不管。”村民李名玉和爱人刘小宁说起了20多年前朱正森治病救人的事情。1986年冬天,即将生产的刘小宁因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出现难产。当时下着大雨,朱正森叫上邻居,用担架抬着刘小宁,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茫茫夜色中前往镇卫生院。在路上,刘小宁已经昏迷不醒了,不时还抽搐,情况非常危急。病人每次出现抽搐,朱正森就会停下来进行紧急救治,走走停停一个多小时才到镇卫生院。由于病情危急,镇卫生院简单处理后,要求病人转诊到市级医院。当时卫生院没有车子送,朱正森就赶紧找来一辆农用拖拉机,把刘小宁送到了当时的赣州地区人民医院,在专家紧急实施了手术后,刘小宁终于脱离了危险。
空巢老人的“儿子”
“李大爷,最近身体还好吗?我来给您量下血压。”朱正森拨通了留守老人李芳奎的电话。朱正森把患者的电话号码一一登记好,以方便联系和回访病情。
李芳奎今年80多岁,老伴也过了古稀之年,儿子长年在外工作。由于老两口都患有高血压,朱正森便定期上门给他们检查,还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至今已坚持了13年。“我们身体不舒服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他。遇到我们手头紧,他就垫医药费,他就像我儿子一样亲,我们都信任他。”李芳奎说。
“现在的村子里留守老人很多,由于早年的营养不良或积劳成疾,很多人落下了病根,他们需要照顾。”在日红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朱正森,对看着他长大的老人们有着特殊的感情。同样,对于类似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留守儿童,朱正森也是倍加关照,每年为家庭困难的患者垫付的医药费就有几千元。
村民健康的“活档案”
在朱正森的诊所里,药房、诊察室、注射室整洁有序,在诊察室里摆放的一台电脑很是显眼。60岁的朱正森也会用电脑?朱正森笑着说:“开始当然不会,可为了给村民建立健康档案和实行电脑报账,我必须学啊!”有了数十年给村民们看病的经历,朱正森对村民们的健康状况有着充分的了解,哪天该去给哪个患者检查,他心里都十分清楚。有他这种细心尽责的精神,村里人到他那看病都很放心。如今,他用电脑报账,还将每个村民的健康档案录入电脑,他的工作条件也大大改善了。这台电脑与他的摩托车、药箱一起组成了朱正森诊所的新“三宝”。
“我是一名乡村医生,也是村民们的亲人,我会继续尽自己所能,守护乡亲们的身体健康。”38年的付出,没有给朱正森带来过多的物质享受,却赢得了各界的认可和尊重。今年1月7日,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朱正森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1月29日,他应邀出席了全国科教文卫体相关座谈会;今年5月,又获得“2013年赣州最美健康卫士”称号,并成为“2013年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