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会昌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1|回复: 0

寻乌移民扶贫“移出”新天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1 09:3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报讯 (潘玉琼 特约记者蓝玉林)今年以来,寻乌县以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和中央新一轮扶贫规划实施为契机,针对边远山村、库区农民生活困难的情况,因势利导,鼓励他们走出“山门”,搬迁至圩镇郊区、公路沿线等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较好的地方,引导他们逐渐走上致富路。目前,该县已投入移民资金27345万元,建成移民新村(点)13个,搬迁移民2000余户共计9811人,占全县应搬迁移民数的49.8%。

    寻乌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因素导致山区农民生活困难。为了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该县实施大规模的移民扶贫工程。为了让农民搬得出,该县对山区农民搬迁到移民聚居点的人均发放3500元的安置补偿费;公安部门为移民户降低进城门槛,制定户口跟人走的户籍政策;国土、城建、规划、水电部门从农民住房的选址、用地、规划到建房时的设计施工等实施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工商、税务等部门在办理证照、提供服务、规费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扶贫、金融部门在信贷等方面优先扶持移民户;电信、移动、广电等单位在信息、通信等方面为移民户亮“绿灯”。

    为了让移民搬迁后稳得住、有发展、能致富,该县打出一套“组合拳”,对妇女、中年移民,实施“输血”工程,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工业企业,安排他们到工厂上班;对部分有一技之长、条件比较成熟的移民,鼓励他们进城开店、办家庭式作坊、经营小买卖、发展果业等;对文化程度较高的年轻人,该县实施“造血”工程,由政府买单送他们到县技工学校培训,学习家电维修、模具制造等。南桥镇下廖村村民黄丽华就是移民扶贫的受惠者之一。黄丽华的父母残疾,家庭贫困,该镇领导了解情况后,免费送她到县电子电脑学校培训。在黄丽华毕业后,还帮她联系了工作单位。

    “以前在山区,生活困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我家搬到了圩镇,住上了楼房。儿子开上了车,儿媳有了工作,家里有了固定的收入。”南桥镇金桥移民新村村民陈治湘高兴地对记者说。金桥移民新村党支书记凌皇浩告诉记者,在金桥移民新村的322户移民中,全部家庭都用上了手机,80%以上的移民买了摩托车,有不少移民还买了电脑、汽车,40%的移民家庭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村民收入比移民前翻了三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