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细的绣花针,在棉布上不停飞舞;七彩的丝线,在棉布上往来穿梭。在飞针走线中,灵巧的双手,刺绣出巧夺天工威风八面的虎头帽。在定南县老城镇水西村大山下组,有一位远近闻名的民间艺人黄运玉,她绣出来的花帽,里面的动物和植物栩栩如生、各具神韵。
■客家花帽,先祖传下来的艺术瑰宝
作为客家人独特服饰的客家花帽在赣南一带多见。客家人在孩童时期有戴花帽的习惯,一般都由长辈亲自来绣制,通过花帽来祈求平安、寄托美好愿望,在小孩周岁或春节相互拜年时送给小孩。
在黄运玉家里,老人给我们展示了许多她亲手绣的花帽。老人介绍说,花帽种类众多,大致根据年龄和头型设计分类,每种型号有固定尺寸。较为简单的花帽是狗头帽、虎头帽和兔子帽、凉帽等,采用有色花布绣几朵小花,然后上、下连接起来,在虎头、狗耳等处用兽毛装饰美化,就会成为一顶美观而又很活泼的帽子。比较复杂的有平顶帽、围花帽和莲花帽,它是由左右脸颊、帽顶、帽尾等多块连接起来,花帽组成之后,一般要配上两个小银铃,使孩子高兴时摇头能发出响声。花帽以黑色棉布为底色,面上用真丝线刺绣成各种吉祥图案,铃帽则是在花帽的基础上安有白银打制的各种吉祥银饰。
丰富多彩的花帽成了客家小孩逢年过节时不可缺少的独特吉祥物。花帽不仅蕴含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祝愿,更含有全家美好幸福,吉祥如意的象征。
■飞针走线,汇聚客家民俗之美
黄运玉老人子孙满堂,完全可以颐养天年,却仍每天飞针走线,只为绣出客家民俗的别样之美。
在黄运玉老人的卧室里,记者看到四处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客家花帽和肚兜(也叫子孙袋,寓意子孙荣昌),让人啧啧称奇。其中,有一件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八仙围花铃帽:花帽四周绣有凤凰、彩蝶和公鸡等诸多动物,它们或展翅高飞,或翩翩起舞,或引吭高鸣,无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动物旁则绣有清雅脱俗的莲花、雍容华贵的牡丹等植物;在花帽的正端,则有民间艺人用纯银精心打制并装饰上去的“八仙过海”图,里面人物神韵飞扬,逼真传神;花帽的两侧和后端,是垂落而下的串串银铃,头戴着一摇,银铃即发出清脆悦耳、美妙动听的声响。
由于酷爱刺绣,黄运玉老人五十年来刺的花帽数不胜数,巧夺天工的技艺也获得了众多同龄绣娘的一致夸赞。
■面临失传,需要后人代代传承
作为客家民间艺术奇葩的客家花帽,近几十年来正不断受到外来时髦服饰浪潮的冲击,逐渐黯然地退回尘封的箱笼里。作为老一辈的民间艺人,黄运玉老人常常为此感到痛心。她告诉记者,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喜欢追赶潮流,早已看不上这古板陈旧的服饰。他们只是在结婚时,由娘家人买来几顶花帽和肚兜放在箱底,以示吉祥和瑞气。除此以外,定南城乡只有少数老年妇女才习惯穿戴客家服饰,客家花帽也即将面临失传的危险。
让黄运玉老人感到欣慰的是,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客家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力度,定南儿童花帽制作技艺在2011年被列为赣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素有“莲花之乡”美誉的老城镇,近些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繁荣,吸引了众多港粤游客来游玩。黄运玉等老人制作的莲花帽也成为畅销的工艺品,被游客广为收藏。“我一生痴迷绣花帽,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把花帽制作技艺传授给客家后生,让这一宝贵的民间艺术代代传承下去。”黄运玉老人道出了她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