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太军
他,满头白发,背已佝偻,却经常扛着铁锹、铁镐在村里转悠,见到路面有坑就停下来,动作娴熟地将小石子和泥土搅拌在一起,把路填平……45年来,一直坚持不懈,义务为村民修路、护路,走到哪里就修到哪里。他用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着身边的人,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新时代的“愚公”。他,就是上犹县油石乡花元村村民,现已94岁高龄的赖昌容。
过去,村里的路都是泥巴小道,路面凹凸不平,崎岖难行,一到雨天更是泥泞湿滑不堪,经常有人摔倒。一次,在见到一位老人由于路滑摔成骨折后,赖昌容便萌生了“义务修路,让乡亲们有好路走”的念头,这一修就是45年,从未间断。他肩挑背扛从山上运来碎石,把村里不好走的路填平压实;路面因车轮碾压形成的凹痕,他总是及时平整好;遇上狭窄山路妨碍通行,他还会开挖运土把路拓宽,村里的每条路上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在花元村,只要一说起赖昌容,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无不对老人心存感激。有时村民会拉他到家里吃饭,给他送米、送钱,却总是被他婉言谢绝。赖昌容说:“只要看到大家有好路走,我就很满足了。”
无论严寒酷暑,赖昌容总会在村里来回“巡视”,遇上不好走的路,就耐心地进行修补;累了便在路边找个地方坐下,喝上两口浓茶。每次大雨过后,是赖昌容最为忙碌的时候,路面需要平整,边沟需要清淤。石头多的路怎么才能修得平整,土路遇上雨天怎么才不泥泞,长年累月,赖昌容琢磨出了一套修路的方法。
“人人管‘闲事’,世上没难事;人人都帮人,世上没穷人。”这是赖昌容老人一生的信仰。如今,已94岁高龄的赖昌容身体大不如前,可他还是闲不下来,依然处处帮助他人。赖昌容膝下有一儿一女,儿女经常劝他去县城居住,享享清福,可他却依然坚持“要为群众服务”这一朴实的想法,不愿离开花元村。赖昌容说:“如果我能活到100岁,发现哪里有路不好走,我还是会把它修好,直到我干不动为止。”
除了义务修路,赖昌荣还是村里的免费“维修员”。赖昌容做过木匠,练就了一手纯熟的木工技术。村民们经常把坏了的犁、耙拿去给他修,他不仅不收钱,还总是用最快的速度把东西修好,以免耽误村民做农活。他专门在家门口挂了块小黑板,每天写清楚自己的去向,好让请他帮忙的人能及时找到他。
赖昌容是平凡的,但他却又是不平凡的。他的善行义举感动着身边的人,越来越多的人纷纷加入到做一些诸如义务修路、维修电器等力所能及的事情的行列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