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9月16日晚11时许,龙南县夹湖乡境内的大广高速B3标段象形1#隧道左线距洞口20米处发生塌方事故,16名施工人员被困隧道内。经过44个小时的全力抢救,9月18日19时,16名被困人员全部安全获救。
生命大营救3个月之后,近日,记者来到龙南县夹湖乡采访在这次塌方事故中获救的村民赖永强和廖观森,听他们讲述了被救的往事。
12月27日,其乐融融的赖永强一家。赖锋军 摄
事发:
瞬间与世隔绝
12月20日,在午后的暖阳下,龙南县夹湖乡新城村村民赖永强和妻子赵阿丽坐在自家的两层小洋房前,开心地逗着两个多月大的女儿。
看着这一家人脸上洋溢的幸福和满足,记者一时难以把这个家庭与3个月前的那场生死大营救联系起来。
赖永强说,9月16日20时许,他和廖观森等工友像往常一样,进入左线隧道内作业。刚喷完一车水泥浆,他看到领班陈人凯匆忙跑进隧道,告诉工友隧道有异常情况,要求大家立即撤离。但大家还没来得及动身,离洞口约20米处的山体轰然坍塌,整个洞口被堵住了!
25岁的赖永强是这次塌方事故被困人员中年纪最小的,事故发生时,他到工地工作还不到一个月。
“简直像进了鬼门关,太恐怖了!” 回想起事故发生时的情景,赖永强仍心有余悸。他说,塌方的泥土将隧道内的电线压断,隧道里漆黑一片,泥土坍塌时产生的巨大冲击,让他的双耳几乎听不到声音,同时还伴有疼痛。他说,山体坍塌后,他被吓坏了,里面伸手不见五指,一种与世隔绝的恐惧袭来。他想起家中的妻子,已经怀孕9个月了,担心与牵挂涌上心头……
一旁的赵阿丽接过丈夫的话:“以前在电视里看到有些工人在矿难中死掉,我老公和他的工友能在那次事故中死里逃生,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多亏了政府的施救,不然,我们这个家现在还不知会成什么样!”
等待:
坚信党和政府会来营救
12月20日,记者在夹湖乡新城村见到廖观森时,他刚到外面送柴火回来。廖观森也是“9·16”事故中获救人员之一。
说起在隧道中被困44个小时的经历,廖观森的表情却显得淡定。
廖观森说,当时没有工友受伤,大家情绪稍微稳定后,就聚在一起商量自救的办法。他们敲打隧道内鼓风机的管道,试图引起外面人的注意。为了减少体能消耗,缓解紧张气氛,更多的时间他们是坐在一起聊天,说说自己去过的地方、遇到的开心事。尽管内心牵挂家人,担心能否平安出去,但47岁的廖观森却充满信心:“党和政府一定会想办法把我们救出去!”
在紧张的等待中,他们突然听到洞壁中传来机器挖掘山体的声音,工友们忍不住兴奋起来。
廖观森说,当钻机打入隧道后,他们赶紧拿起铁锹铲掉周边的泥土,并在钻机的末端做好记号,以配合救援人员确定受困人员的位置。
终于,通风联络管道打通了。牛奶、饼干、鸡蛋和水等食物通过管道输送进来了。他们把写着“一切安全,你们放心”的纸条传出去。有了与外界的沟通,以及食物和水,被困人员心里踏实了许多。大家在等待中又度过了一天。
9月18日19时36分,生命通道终于打通。16名工友按照外面的指令,按年龄大小排队,进入救生桶。在救援人员搀扶下,年纪最大、今年63岁的廖日华第一个被送出隧道。随后,廖观森等15名工友也被相继救出。
廖观森回忆说:“当我被营救出去时,听到一片掌声和欢呼声,眼泪哗的就下来了!”
廖观森充满感激地说:“感谢各级政府,感谢参与救援的人,如果没有他们的成功施救,我今天就没有机会接受你的采访了!”
救援:
两分钟内出动
事故发生后,消息被逐级迅速上报。16名工友的安危,牵动着省市领导的心,省市县领导、专家火速赶往现场。
省委书记苏荣,省委副书记、省长鹿心社多次致电询问事故情况,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救援,确保被困工友生命安全。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凌成兴,副省长洪礼和分别作出批示,要求尽全力展开救援;凌成兴随即从南昌赶赴现场指挥调度;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史文清赶到现场后,迅即组织专家会商,寻求最佳救援方案,加大力度调配应急救援队伍;市委副书记、市长冷新生也迅速从外地赶到现场参加组织救援。
赣州市安监、交通、地矿、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负责人及专家,火速赶赴现场组织救援。
救援工作临时指挥部成立了,各台班作业紧张有序展开……
夹湖乡党委书记李成胜介绍说,9月16日晚,他们接到施工单位的事故报告电话后,立即向龙南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乡政府主要负责人立即赶赴现场,并安排工作人员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他们在县城到夹湖乡的各主要路口安排人员引路,引导救援车辆准确快速开往救援现场。
赣州市矿山救援队中队长刘华林说,他接到救援任务后,立即拉响警报,并在两分钟内将人员集合完毕,随后迅速赶赴救援现场。到达现场后,救援人员兵分多路展开救援。在钢管顶进救援时,他们基本上是趴在地上,一边掏泥土一边将钢管向山体里推进,最终打通生命通道,将被困人员从隧道中营救出来。(曾国华 徐吉 郭玉玲 记者廖祥云 杨明玉)
>>>新闻延伸
我市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实效显现
近日,记者从赣州市政府应急办了解到,为应对各类应急突发事件,目前,赣州市共编制市本级预案76个,基层预案23031个。为检验预案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全市各地各部门积极组织开展了生产安全事故处置、火灾扑救、抗洪抢险、地震逃生、矿难救援、危化品泄露处置等方面的应急演练活动。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以来,全市共举办各类应急演练1520次,参加人数达58万人次。
在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方面,按照“专兼结合、一专多能”的原则,市、县两级应急委充分依托现有资源,整合各级力量,组建了涵盖森林防火、矿山救援、防洪抢险等方面的应急救援队伍,目前,市本级建立了53支队伍,共3600余人,县一级建立了30支1800余人的应急救援队伍,组建了市应急管理专家组,参与全市重大突发事件的决策咨询和技术指导,为各类突发事件处置提供了有效的专业支撑。
在应急物资储备方面,我市从2008年底开始,开展了涵盖面较广的应急物资储备工作,设备物资涵盖居民生存必需品、能源保障、防化防爆、抢险救援设备、日常生活物资、军用品等6大类16项,至2011年底已顺利完成三年储备任务,并在突发事件处置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我市还积极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全市共举办专题培训班790次,培训各级各类干部9.68万人次,向广大群众发放各类应急知识手册28万份,向市内手机用户发送应急知识短信500多万条。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广大干部群众防灾减灾的知识水平和自救互救能力,为应对突发事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一系列打基础的工作,我市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明显增强,在各类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基本上做到了反应迅速、应对有序,最大限度地控制、减轻、消除了突发事件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的影响。一些较大和特殊敏感突发事件都在第一时间得到了快速、高效处置,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记者廖祥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