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会昌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1|回复: 0

赣县创新三种模式有效治理水土流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30 09: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赣州日报讯 (王燕 邱欣珍 特约记者邱日来)小山丘变荒为宝,小流域披上绿装,崩岗侵蚀区变成绿色“聚宝盆”,近年来,赣县创新推广沟坡兼治的“竹节沟+水保林草”生态治理模式、“山顶戴帽,山腰种果,山窝挖塘,平地建栏”的“猪—沼—果—鱼”立体开发模式和“上截下堵、中间开发三个结合”的生态型崩岗治理模式,有效治理了水土流失。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该县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200多平方公里。

    赣县大田乡杜屋小流域在治理前是花岗岩风化后形成的强度流失区,地表裸露、土层含沙量大、水源涵养差、林草成活率低。该县采取沟坡兼治的“竹节沟+水保林草”生态治理模式,高密度种植乔灌树种进行林相改造,在水平沟坡面种植混合草种,营造乔、灌、草混交的水土保持林,起到了快速恢复植被的效果。同时,在流域内的主要侵蚀沟道内修筑谷坊、塘坝、拦沙坝等,层层设防、节节拦蓄,不但解决了禽畜饮水、农田灌溉等问题,而且起到了控制水土流失的目的。目前,该流域集中连片治理面积3000余亩,基本达到了水不出沟、泥不下山的效果,地表植被覆盖率快速增长、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位于赣县国家现代农业清溪示范园核心区内的枧田小流域是典型的山地丘陵中度侵蚀区,该县通过“山顶戴帽,山腰种果,山窝挖塘,平地建栏”的“猪—沼—果—鱼”立体开发模式,目前已在该小流域兴建水利水保工程87座(处),建成柑橘园5000亩,油茶园1500亩,百果园1000亩,百花园500亩,现代农业初具规模。该县在小流域治理中积极实施以脐橙为主的“兴果富民”工程,建设精品示范果园,建立种养基地30余个,发展脐橙等果园2.5万余亩,水产养殖3000多亩,已逐步将小流域建设成为水保治理的示范基地、农用技术的培训基地和农民致富的产业基地。

    在赣县白鹭乡,采用“上截下堵、中间开发三个结合”的生态型崩岗治理模式,通过强度削坡、土地整理把荒废的崩岗侵蚀劣地变成农业用地,对较大的崩岗采取上截、下堵等工程措施后,在崩谷内整修出高标准的反坡台地,栽种经果林,昔日百害而无一利的崩岗侵蚀劣地变成了绿色“聚宝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