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会昌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4|回复: 0

专访江西省委书记苏荣 早日过上富裕幸福生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0 09: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日前正式出台。这是江西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后又一纳入国家层面的区域性发展战略。如何认识《若干意见》的重大意义?《若干意见》蕴含着哪些重大发展机遇?江西如何做好贯彻实施,早日让江西原中央苏区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生活?围绕上述一系列社会和网民关注的问题,江西省委书记苏荣日前接受了新华网记者专访。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记者: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在这样一个重要年份,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推动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政治高度和推进全国欠发达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台了《若干意见》。请您谈谈如何认识《若干意见》的重要意义?

    苏荣:6月28日,也就是党的生日“七一”之前,国务院批准了《若干意见》。《若干意见》的出台,凝结着党中央、国务院对革命老区的亲切关怀,汇集着中央国家部委的大量心血。我认为,加快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是对中国革命的回报,是对革命先烈的回报,是对历史的回报,是党中央的重托,是老区人民数十年的期盼,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历史责任。《若干意见》的出台,是我省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之后,又一国家重要区域发展战略,是江西发展史上又一件大事,标志着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振兴发展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回首历史,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上有着特殊重要地位,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在赣南,有姓名记载的革命烈士达10.82万人,占全省革命烈士总数的43%,占全国的7.5%。仅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名赣南籍红军战士牺牲,不少家庭“全家革命、满门忠烈”。新中国成立以后,赣南人民为支援国家建设不遗余力、倾心奉献,1949年以来共调出木材2450万立方米,输出钨精矿130万吨和25万吨稀土。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所作的贡献和牺牲如此之大,令人感慨万分。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牵挂着赣南这片赤诚的红土地,高度重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同志就专门委派中央慰问团到江西和赣南老区看望慰问,并送来了“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亲笔题词。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示“战争年代老区人民对革命作了很大贡献,一定要把老区建设和群众生活搞好”,并亲自委托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到江西老区考察慰问。江泽民同志曾多次来到江西和赣南视察,并强调指出:“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老区人民。我们要把老区的精神和传统世世代代传下去,永远发扬光大!”“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革命老区一些地方的群众还没有摆脱贫困。我们要进一步加紧工作,集中一些人力、物力、财力,帮助他们早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进入新世纪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更是对革命老区特别是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胡锦涛同志视察赣南时指出:“一定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让老区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让老区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习近平副主席、李克强副总理、周永康书记等中央领导也先后对加快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历届省委、省政府为加快我省革命老区特别是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建设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付出了不懈努力。中央和国家部委长期以来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倾情帮扶。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下,经过苏区人民的不懈努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与全省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成就,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群众富裕程度的提高,是新中国成立之前几百年所不可比拟的。但由于受战争创伤、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等制约,这里的经济发展仍然滞后,民生问题仍然突出,贫困落后面貌仍然没有根本改变。即使这样,这里的广大百姓始终念着共产党的好,记着共产党的恩,坚信跟着共产党一定能过上幸福生活。

    贫穷落后,不是革命老区的代名词。实现振兴发展,让老区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的理想和追求,是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的实践体现,这既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和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在我们党91岁生日的前夕,国务院出台了《若干意见》,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字字千金、句句千钧。

    第一,《若干意见》的出台,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老区扶贫攻坚、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我认为,没有包括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在内的老区人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全面小康。这次从国家层面上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人民加快振兴发展,正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推动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促进全国欠发达区域协调发展而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是帮助赣南等中央苏区尽快脱贫致富、确保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一个重大举措。

    第二,《若干意见》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对历史负责和勇于担当的政治品格。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承载着无数先烈的奋斗理想,寄托着苏区人民致富奔小康的热切渴望。《若干意见》每一章、每一条都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和真切关怀。这是对我们党这段光辉历史最好的回顾,是对革命先烈最好的纪念,是对苏区人民最好的回报。

    第三,《若干意见》的出台,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了让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贫困群众不再住危旧的土坯房,不再喝不干净的水,尽快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若干意见》明确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为切入点,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建立中央国家机关对口支援机制,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倾力支持赣南等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这一条条政策、一项项举措,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

    第四,《若干意见》的出台,对全国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和示范性作用。《若干意见》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阶段,加快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的重大举措。它的贯彻实施,将为全国革命老区扶贫开发、群众脱贫致富积累有益的经验,提供生动的示范,其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必将在今后日益凸显。

    ■《若干意见》蕴含五大难得的重大机遇

    记者:《若干意见》从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五大战略定位。请您对这五大定位作个简要解读。在您看来,这里蕴含着哪些重大发展机遇?

    苏荣:战略决定方向,定位决定地位。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既存在历史包袱重、贫困程度深、现实基础弱等突出困难和问题,但又有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这些地方特色资源丰富,素有“世界钨都”和“稀土王国”之称;区位条件相对优越,是珠三角、闽三角的直接腹地和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生态功能无可替代,是赣江、抚河、闽江、东江的源头地区。《若干意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现实状况、区位条件、发展基础出发,清晰、准确地界定了其发展振兴在全国大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那就是要把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建设成为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特色制造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我国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我国东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应当说,这五大战略定位,定位高、定位准、定位实,既体现了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要求,又符合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实际;既坚持民生优先,努力加快经济发展,又有社会、生态、文化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内容,构成一个完整的战略体系,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提供了明晰的“路线图”。

    正如您刚才说的,重大战略决策,往往蕴含着重大发展机遇。《若干意见》的出台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支持是全面性的、全方位的,不仅给了真金白银,而且给了重大政策;不仅帮助解决当前最为紧迫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而且着眼长远发展;不仅充分考虑了百姓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实事”,而且确定了整体振兴发展的战略“大事”,包括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的重大制度安排。这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来说,带来的发展机遇是全面的、巨大的,也是前所未有的。对江西原中央苏区乃至全省今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可想而知,难以用数字来衡量。我想,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认识和把握其中蕴含的重大发展机遇:

    一是为进一步促进思想大解放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若干意见》中,分量最重的支持之一,就是赋予了不少试点试行、试验示范和探索的政策,这就要求我们大胆解放思想,开拓新思路,探索新办法,勇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同时,这一《若干意见》的出台,本身就是解放思想的产物,它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乃至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搅动思想、开动脑筋,更加自觉地在全国乃至全球大格局中来思考和谋求科学发展、振兴发展的新跨越,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是为创造体制机制新优势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证明,对一个地方、一个区域的发展来说,体制机制的优势是最大的优势。《若干意见》给予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政策,如设立瑞金、兴国、于都经济振兴试验区,鼓励在金融、投资、土地、工业园区建设、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开展政策探索,这必将为当地的振兴发展创造体制机制新优势,注入强大发展活力和动力。

    三是为构筑开放大平台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赣南是江西对接珠三角、闽三角、台港澳地区的桥头堡。《若干意见》从国家战略层面,明确提出了建设综合交通枢纽、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推动面向沿海地区和台港澳地区开放合作、建设赣闽粤湘边际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规划意见。这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加强与珠三角、闽三角、台港澳地区的经贸联系和交流合作搭建了更大的平台,也为扩大全省开放、提升开放水平提供了重大机遇。

    四是为改善发展条件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展的一大瓶颈。《若干意见》突出提出加快实施一批重大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并在政策上给予大力倾斜支持。这将从根本上改变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大幅提升区位优势,形成振兴发展的强大支撑力。

    五是为解决突出民生问题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若干意见》把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振兴发展的首要任务,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为多年来我们想解决但又无力解决的突出民生问题,如农村大面积危旧土坯房改造、饮水安全、通路通电以及“两红”人员生活困难有关政策等创造了条件。这既有利于整体提高全省扶贫开发水平和改善民生,也有利于广泛凝聚苏区人民振兴发展的民心民力。

    ■江西全力抓好贯彻实施力争尽快实现“五大突破”

    记者:《若干意见》作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做好贯彻实施是关键。您认为,江西如何全面把握《若干意见》的总体要求,抓好贯彻实施?

    苏荣:我理解,《若干意见》的总体要求,其本质内涵是不是可以概括为这么几句话:发展是核心,民生是根本,生态是特色,创新是出路,目标是加快苏区脱贫致富,确保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努力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新路子。

    为此,我们要着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战略决策上来,把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若干意见》作为我们必须完成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以最大的决心、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举全省之力加快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确保实现振兴发展的目标任务,确保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让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人民早日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当前,我们正在依据《若干意见》抓紧制定并尽快出台我省的《实施意见》,全力抓好贯彻实施,力争尽快实现“五大突破”。

    一是力争在脱贫致富、改善民生上有大的突破。坚持民生优先,改善民生,改变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贫困落后的面貌,让老区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生活,是振兴发展的根本目的,这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民生问题。要加大资金投入,集中力量,在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民生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尤其是人居环境。

    二是力争在抓项目、打基础、强产业上有大的突破。目前,发展不足是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面临的主要矛盾。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绝不仅仅是解决眼前突出的生活困难问题,更重要的是促进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加快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我们将紧紧抓住当前千载难逢的机遇,用足用好《若干意见》给予赣南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和产业差别化政策,全力以赴谋划和推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产业项目、重大民生项目建设,尽快改变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在加快优势产业发展,特别是打造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特色制造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及其龙头企业上取得明显突破,以大项目拉动大投入、大企业带动大产业、大基地支撑大发展。

    三是力争在促进经济与生态融合发展上有大的突破。生态优势是江西最鲜明的特色,同样是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最鲜明的特色。要继续大力实施植树造林“一大四小”工程,加强“三江”源头保护和江河综合治理,建设好我国东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加速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壮大绿色生态经济,打造江西绿色崛起的重要区域,以及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示范区。

    四是力争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有大的突破。改革开放决定当代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同样也决定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前途和命运。要以更大的勇气解放思想,更大的气魄改革开放,凡是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加快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政策和体制机制,都要敢于先行先试,允许失误、包容失误,在实践中检验和校正,在实践中改进和完善,在实践中闯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路子。

    五是力争在加快把赣州建设成为特大城市上有大的突破。赣州与广州、深圳、厦门、长沙、南昌距离均在400公里左右,又是赣闽粤湘边际区域中心,具有建设特大型城市的独特优势。把赣州市做大做强既是发展所需,也完全有条件做到。要大力促进产业、人口、资源等生产要素向赣州中心城区集中,推动赣县、南康、上犹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促进赣州朝着特大城市的目标快速迈进,着力增强赣州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带动力。

    ■三个方面协同推进原中央苏区整体振兴发展

    记者:《若干意见》提出,要把支持赣南加快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协同推进原中央苏区整体振兴发展。同时要求弘扬苏区精神,推动实现跨越式发展。请问,江西在苏区协同推进和弘扬苏区精神方面,有哪些考虑?

    苏荣:我认真注意到了《若干意见》中这方面的条款。大家知道,赣南是原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目前贫困落后状况也比较突出,理应把支持赣南振兴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同时,也要协调推进原中央苏区整体振兴发展。“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既是基本原则,也是工作方法。在下大力气抓好赣南这个重点的同时,我们考虑,主要从三个方面协同推进原中央苏区整体振兴发展。

    首先,坚持省内协同推进。江西原中央苏区所辖区域,除了赣州市,还涉及抚州市和吉安市。这三个市地缘相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基本相似。在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过程中,我们将注重加强三市之间的联动,尤其要在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现代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统筹考虑,协调推进。全省其他市县也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协作意识,主动融入、积极对接,在促进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中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其次,加强省部协同推进。我们将按照《若干意见》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与国家发改委等中央有关部委和有关单位的沟通衔接,一项一项地对照研究、一项一项地主动跟进,既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好我省有关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修工作,又要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抓紧做好与国家有关部委项目的争取、对接、跟踪、开发和推进工作。力求国家支持政策最大效益化。

    再次,搞好跨省协同推进。原中央苏区赣闽粤三省经济社会联系和交往素来密切。我们将围绕振兴发展的共同目标,主动加强与福建、广东两个兄弟省份的沟通与协作,紧紧围绕《若干意见》确定的战略定位和重点任务,着力在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主动加强协作,积极协商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共同促进振兴发展。

    您刚才还问到对弘扬苏区精神,推动跨越式发展的考虑。我想,赣南苏区人民素有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树立了苏区干部好作风,创造了“第一等工作”。在促进我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新阶段,我们更要倍加珍惜《若干意见》出台的历史性机遇,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化为促改革、谋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全省各级领导干部中要努力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感,用“第一等工作”标准抓好《若干意见》的贯彻实施,确保开好局、起好步,带领苏区人民开启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新征程,这是对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新的重大考验。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要进一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长效化、常态化发展,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发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在振兴发展的实践中建功立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要不断加强“感党恩、建家园”的宣传教育,使全省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永远忠于党、永远跟党走,振奋精神,凝心聚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必将成为江西新的重要增长区

    记者:目前,江西正在大力构筑“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区域发展格局。《若干意见》的出台,对这一区域发展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怎样的推动作用?

    苏荣:我们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宏伟目标,明确了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推进九江沿长江开放开发、促进我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三个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以加快构筑“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区域发展格局。今年5月底和6月初,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了全省深入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工作会议和全力支持南昌发展、打造核心增长极动员大会。现在,《若干意见》已经出台,近日,我们将召开加快我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动员大会。这标志着构筑我省区域发展格局的三个重大区域战略已进入全面实施的重要阶段。

    赣南18个原中央苏区县面积占全省的1/4,人口占全省1/5,是我省人口最多、区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在全省区域发展格局中处于重要位置。再加上抚州、吉安的原中央苏区县,分量在全省更是举足轻重。但从目前的经济总量来看,赣州市仅占全省的1/10,与其人口、面积占全省的份额不相称。可以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发展问题不解决,全省的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无从谈起。

    随着《若干意见》的出台,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将得到国家层面的政策、项目、资金等重点扶持,振兴发展就有了强大引擎,增添了强大动力,必将有力地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我们完全有信心,随着《若干意见》规划的实施,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必将成为我省新的重要增长区,推动全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三大重点区块“三位一体、联动发展”的生动局面。我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之日,就是江西崛起跨越之时。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我们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经过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江西原中央苏区必将步入加快振兴发展的春天,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蓝图一定能早日变为美好现实。

    新华社记者王运才 蓝天蔚

    (7月9日新华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