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人人情交往注重礼尚往来,有喜庆事,亲朋相祝贺;遇灾祸,亲友往探望。逢年过节,出嫁的女儿要向父母送年节,父母也有回赠。去做客,带着礼物,乡村一般是农副土特产品。有的地方有贵客吃鸡腿之沿习。
筵席、贺礼习俗是:宴请宾客向有“请亲贺寿”之说。婚嫁是先请后贺,不请不贺;寿筵要先贺后请,不贺不请;丧葬祭奠要先送“烛礼”吊唁,后做谢客宴(俗称吃斋饭)。其他喜庆,一般先请后送。喜庆之礼用红帖或红包,以示吉祥,惟丧礼有加贴白纸以哀悼。出嫁送服饰、床上用品;娶亲送鸡、送联、送酒,担床上用品;生育送鸡、送蛋和婴儿衣物;寿庆送饼、送酒和衣料鞋袜;丧礼送烛帛、挽联、挽幛;入学送“杀、送书包和文具;建房送匾额和喜炮花烛。其中,寿庆和建房,内亲要送礼盒,或抬或担,其礼盒盛装鸡、鸭、鱼、肉、酒、烛、爆、布、糕、饼等礼物。现在渐多以红包代礼物,有的为示真心,红包不封口。
请客一般一请一催,上宾三请四催。有的请柬分两种:一种是“全帖”,即把所请客人列在一张红纸上,列首名为坐首席者。再一种是“单帖”,即一人一帖,是隆重宴请所通用。宾客来了,由主人(或委托代理人)一一请其入席。通常红白喜事的筵席,宴前先请宾客吃茶点。
民间安排席次和桌次是“左比右大,上比下尊”,首席首座为舅父、老师(先生)同席。俗话谓“天上雷公,地上舅公”。但新建房做圆屋酒时,首席为泥木匠人;二席客,过去多为外姓乡坤,现多为外姓年高干部;三席为外姓年长朋友;四席为亲族长辈,以下酌情安排。每席皆有辈分较小的本族亲人提壶斟酒陪客。赴宴者听从主人安排席次。正式开宴前,主人到各席“安席”,宾客站立回礼,鸣炮开宴后,主人与眷属逐席斟酒敬客,有的一来客,主人就安排席次和桌次与斟酒一并实施,此应根据宴请性质妥当安置,不得有错,错低了席次的会感屈居,计较者却会退席以表示抗议,招致难堪。有的寿宴要发寿饼,婚宴要分喜糖。迟到者要饮酒表示歉意,中途离席要向主人说明,并向同席表示歉意。筵席结束也鸣炮,首席客人先走,否则他席不可离席,主人恭候门口相送。客人道谢,红喜事说“多承”,白喜事说“节哀”等慰语。宴请送礼一般是:建房、乔迁新居、过生日以及婴儿“三朝”、满月、百日等,可“不贺不请”,即亲友未送礼,则不请;婚嫁,则“不请不贺”,主人不请,亲友可不贺;丧事有报有敬,不报不理。然而,该请的未请,被请者不致贺,皆为失礼。乡村办红白喜事,要准备远处亲友留宿,酒宴至少两餐,第二天早餐后送客。
河畔编辑:推荐会昌朋友都看看,不然长辈会说不懂礼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