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会昌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67|回复: 0

关注赣州上犹、崇义两县的“水上漂”人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5 09: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记者许军 王雪梅 特约记者钟芳亿  

    天刚蒙蒙亮,赣州上犹、崇义两县的“水上漂”人家又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上犹江建设了国内首座坝内室发电站。因为建设的需要,地处库区的上犹、崇义两县6.4万多名农民的家园被淹没在水面下。

    几十年来,两县库区许多移民蜗居在库区水面上搭造的木棚中。房子低矮潮湿,不堪风雨,有的几代人同居一室;因久居水面木棚,人称“水上漂”人家。

    库区的山,郁郁葱葱;库区的水,碧波荡漾。但在这片青山绿水中,“水上漂”人家却“靠山难吃山,靠水难吃水”。由于良田被淹,他们人均耕地不足0.4亩,成片的庄稼处在干旱的低水田、排子田里,许多库区移民靠政府粮食补贴来维持生活。

    他们靠打鱼为生,但由于库区水面被人承包,“水上漂”人家仅能在碧波的水面上看着各色鱼群成群地游来游去,却难以游进“水上漂”人家的鱼网。

    大山横亘,水面挡路,交通不便,“水上漂”人家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制约,崇义县横水镇新坑村村民蓝春莲家的上万斤脐橙没有卖出都烂在家里。提到交通出行,她很伤心,因为她的一个儿子曾经在上学时溺水而亡。出行靠船,事故不断。“水上漂”人家最怕的是生病,一村民患上了急性阑尾炎,痛得在地上直打滚,村里几个年轻人忙扎起竹椅担架,抬着他到小船上,划船去卫生院。幸好抢救及时,才救下了一条命。

    “水上漂”人家的子女上学难也是普遍现象。崇义县横水镇茶滩村连屋小组、李屋小组,因为没有教学点,孩子上学要到3.7公里外的茶滩小学。“水上漂”人家一个孩子读书,要有一个成年人接送,直到孩子读到三年级为止。

    多想冲破大山的重围,多想摆脱贫困的樊篱,“水上漂”人家有太多的希冀。

    近年来,两地党委、政府积极帮助“水上漂”人家解决生产生活难题,帮助他们安置劳动力就业,发展苗木产业,鼓励经济条件较好的移民搬出库区。上犹县水岩乡太乙移民新村在安置302户移民的基础上,今年又将为当地移民提供100套廉租房,同时政府将流转一定的耕地提供给搬出来的移民。

    临近湖边的“水上漂”人家办起了渔家乐,自家门前的网箱里跃起的一尾尾鲜鱼,就是他们金色的希望。白茶、油茶等经济作物的引进,让“水上漂”人家的荒山荒坡变成“绿色银行”。

    铺通“富路子”,引领“好日子”,“水上漂”人家的心和家园将不再撂荒。

    连日来,记者深入库区,抓拍了一组“水上漂”人家生产生活的镜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