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萧森
本报讯 夏季,有一些市民喜欢选择游泳纳凉、健身,但每年夏季都会发生溺水事件。日前,本报接到市民来电,关注夏季游泳如何预防溺水事件发生,并呼吁开展群众性急救知识培训。
5月25日,记者采访了赣州市游泳运动协会会长丁洪彪。丁洪彪说,往往是一些喜欢游泳而没有掌握游泳技巧的人发生溺水情况较多。因此,预防溺水事件,首先是游泳爱好者要有安全意识,不熟悉河流水情不要下水游泳;其次是在酗酒后、精神状态不好、休息不好的情况下不要下水;三是下水前要做充分的热身运动,发现自己身体出现意外时要大声呼救,争取他人救助。
据赣州市红十字会有关人士介绍,任何一起创伤抢救都要抓住“黄金时间”。如果在1分钟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救活率接近100%,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有50%被救活,4分钟至6分钟开始心肺复苏只有10%被救活,10分钟后生命基本无望。在抢救的“黄金时间”内,往往专业急救人员未能赶到现场。据统计,各种事故所致的严重伤员中有三分之二是因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救助,在事故发生25分钟内死于现场。
专业人士介绍说,溺水的急救分为水中救护和岸上救护。首先要高声呼救,请旁人拨打急救电话。水中救护要求懂水性并有施救技能者从后面接近落水者,避免让慌乱的落水者抓(抱)住;从后面双手托住落水者的头部,用利于呼吸的仰泳方式,将落水者带至安全处。岸上救护,首先要清理落水者的口、鼻异物,保持其呼吸通畅;控水:即做倒水动作,把水从肺部和胃部倒出来。快速控水后立即进行心跳呼吸检查;呼吸、心跳骤停者,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要坚持抢救,不要轻易放弃,特别是低温情况下,要坚持到专业人员到现场;心肺复苏有效者,可用干毛巾由四肢向心脏方向擦拭全身,促进血液循环。
虽然每年我市都举行了救护知识培训,但群众性急救知识培训的范围还是有限的。一些市民希望有关部门重视开展群众性急救知识培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