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在 MIT 的讲演整理而。)
直到不久之前,本科生们在临近毕业的时候有两种选择:找工作或是读研。我认为,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考虑第三种选择:开创自己的事业。这种情况到底有多普遍呢?
我相信找工作将一直是毕业生们的首选,而创业有可能成为与读研平起平坐的选项。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的一些教授朋友们经常抱怨招不到研究生,因为所有的本科毕业生们都去那些创业公司工作了。如果这种情形在今天重现,我一点都不会感到惊奇。不过这次有一点不同:毕业生们将开创自己的事业,而不是去别人的创业公司打工。
那些最有雄心壮志的学生们则会进一步发问:为什么一定要等到毕业?为什么不能在大学里就开始自己的创业?到底为什么上大学?为什么不能直接创业?
一年半以前,我在一次演讲中提到,Yahoo、Google 和微软的创业者们的平均年龄是24岁,如果毕业生们能够开始创业,那些在校的学生们为什么不能呢?我很庆幸当时我是用了问句,这样我就可以假装当时并不是要表达一种肯定的意思。在那时候,我还想不出为什么创业者的年龄不能低于某个下限。毕业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改变。肯定有许多在校生在技术上是能够与绝大多数的毕业生一较高下的。那么,凭什么在校生不能像毕业生一样创业呢?
现在我认识到,有一件事情在毕业后还是改变了:你再也不能为自己的失败找一个很好的借口了。不管你的生活有多么复杂,你会发现,周围所有的人,包括你的家人和朋友,都会忽略其它的细枝末节而在任何时候把你看作是一个具有唯一身份象征的人。如果你是在学校的暑期当中从事软件编写工作,人们还是把你当作学生来看。但如果你毕业后找到了一份编程工作,人们立即就会把你看成是一名程序员。
在校期间创业的问题是,你有一个很自然的退路。如果你在三年级和四年级中间的暑期尝试创业,人们会把这看成是你的暑期实习。即使你的创业之路走不通,大不了秋季开学回到学校继续读你的四年级好了。没有人会把你看成是一个失败者,因为你的身份是学生,而作为一个学生,你并没有什么失败之处。但如果你晚一年,即毕业后再开始创业,只要你没有在秋季学期开始前被哪所学校录取为研究生,那么在每一个人看来,你的身份就是一个创业者,你必须要把这件事情做好。
对每一个人来说,周围的人的看法才是最强大的动力,甚至比创业者们表面上的目标——致富更有推动力[1]。在每个投资周期(译者:作者是一个风险基金组织的一员,该基金定期举办创业项目的审核活动,以决定投资对象)开始后的一个月左右,我们会举办一个叫做“丑小鸭日”(Prototype Day)的活动。每个创业公司都要向别人展示他们做到了什么程度。你也许会以为他们的动力已经足够了。他们在为自己的既新且酷的想法而努力工作;他们拿到了资金来支持近期的发展;而他们在玩的游戏只有两种结局:富有或失败。你也许会认为这些动力已经足够了。事实是,为了对付这个展示,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都更加玩儿命地转了起来。
就算你创业的动机纯粹是为了致富,但是在大多数时候,那些你可能得到的钱对你来说只是一种空中楼阁。真正促使你日复一日努力工作的,是你不想让自己看上去太糟糕。
你恐怕无法改变这一点。即使有可能,我想你也不会去那样做;一个完全不在乎别人的看法的人很可能是一个精神病。所以,你所能做的,就是把这种外力看作是一种风,并顺应它来操控你的小船。既然你知道你周围的人会影响你的方向,那么谨慎地选择你所交往的圈子,并调整好自己,以使他们能够把你向你喜欢的方向推。
毕业改变了你的盛行风(prevailing winds),也会对你的创业过程产生影响。创业是一件非常非常难的事情,即使对于那些成功者来说,也往往是千钧一发。不论一个创业公司现在飞得有多么高,它的起落架上很可能还挂着几片树叶,是它在跑道尽头险险拉起的时候,从那些擦过的树梢上带下来的。在这样一个成功与失败非常接近的游戏里,任何一点点反力的增加,都足以使你滑落到失败的深渊。
在我们刚刚开始Y Combinator (译者:作者所参与的风险基金组织)的时候,我们曾鼓励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部分原因是因为 Y Combinator 在刚开始的时候是一种暑期项目。我们仍将保留这个项目的形式——所有的人每周共进一次晚餐——但是我们决定劝说在校大学生们等到毕业再开始创业。
那么是不是说在校大学生就不能创业了呢?完全不。Sam Altman,Loopt 的创始人之一,在我们投资他们的公司时刚刚完成二年级的学业,而 Loopt 大概是我们投资的所有创业公司里最具前景的一个了。但是,Sam Altman 是一个非常不一般的人。在跟他见面的三分钟里,我就想:“啊!比尔 盖茨在他19岁的时候一定就是这样的。”
如果在大学里创业是有可能的话,为什么我们要劝说人们不要那样做呢?一个滥竽充数的小提琴师,在被问到对别人的演出有什么评价时,总是说,他们没有足够的天分使自己的演奏流芳百世。这也是我们的说辞。做一个成功的音乐家不仅仅需要坚定的意志,也需要天分。这句话对任何人都是一个很好的建议。那些不很坚定的人,听信了这句话就放弃了;那些意志非常坚定的人则会想:“去它的吧。我无论如何都要成功。”
所以,目前我们的政策是只支持那些无法劝服的在校生。坦率地说,如果你自己并不是很有把握,那么你应该等待。你现在不做并不等于所有的机会就都错过了。也许你现在的某些想法未能得到尝试,但这绝不会是你最后的想法。旧的想法过时了,新的想法又会冒出来。从历史上看,创业的机会是随着时间而增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