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会昌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66|回复: 0

“脑残”是一种聪明绝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6 08: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上班,就看几个人在隔间里嘀嘀咕咕。我凑过去问干吗,原来这些人凑在电脑前看凤姐的最新动态,不时哈哈大笑。
  “你们觉得这人傻吗?”我问。
  “傻啊,整个儿一脑残。”同事们回答。
  “你知道人家出场一次赚多少钱吗?能还完咱们几个加到一起的月供,还有富余。”
  然后办公室里一阵沉默。过了半晌,一个清华毕业的同事感慨道:“这年头怎么越傻的赚钱越多,不平衡。”
  我轻轻叹了口气,给他们讲了一个中国古代故事。
  故事的主角叫姜太公。姜太公在70岁的时候,去渭水河边用直钩钓鱼。大家都笑话他脑残,纷纷回家转告亲戚朋友,一传十,十传百,最后传到了姬昌耳朵里。姬昌是个有好奇心的领导,也跑到渭水河边去看热闹,姜子牙趁机向他推销自己。一来二去,姜子牙遂成了周朝800年最成功的职业经理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脑残”行为都会带来负面效应,有时候,当你特别脑残时,反而会引起特别多的关注,带来更多机会。
  我的同事多是学理科的,我唯恐他们不能理解这个理论,就在会议室的白板上写下一个公式:E=MC2。E是眼球(Eyeball),M是事件影响力(Matter),C是控制引导(Control),2是平方,也是“脑残”的意思,因为北京话里2就是脑残。
  这个公式理解起来很简单:一件特别脑残的事(2)被有意识去控制引导(Control),促成重大影响(Matter),就会吸引更多的眼球。可以看出,在这个公式里,越是脑残,影响就会越大,就能吸引越多的眼球。我把它称为脑残经济学。
  这让我想起一个贴在公司卫生间里的笑话。从前有一条狗,这条狗非常笨,主人经常给它扔大、小两块肉骨头,它从来都是叼走小肉骨头,然后主人就会哈哈大笑,骂它是条笨狗。有一天,猫忍不住对狗说:“你难道不知道大骨头的肉更多吗?”笨狗回答:“我知道,不过我如果叼走了大骨头,以后主人就不会玩这个游戏了。”
  而我们这些平时在办公室里刷开心网、微博看转帖的小白领们,就是笑话里的那个主人,一次又一次心甘情愿地把骨头喂给他们,自己还觉得挺美。
  一个同事忍不住问道:“你说得这么危言耸听,那我们岂不是被耍了?”
  “也不算被耍,只能说咱们被人拿捏得很准。”我装出大学教授的样子回答,“你上了一天班,累得要死,哪里有那么多闲工夫去琢磨欣赏。咱们需要的是一个干脆的结果、一段简单的娱乐,越搞笑越好,最好是搞笑完不用思考的那种。”
  “例子很多。”然后我一指旁边一女同事,“你最喜欢看的《非诚勿扰》,也是。”
  “《非诚勿扰》怎么也和这个脑残经济学扯上关系了?”她有点莫名其妙。
  “你仔细想想,你看得最开心的,是哪段?”
  “马诺那段拜金的话吧,哦,对了,还有一次是富二代拿着现金砸场子。”
  “这些事儿你们觉得脑残吗?”
  “觉得啊,特傻。”
  “那你们还看?”
  “这有什么关系,看的就是这傻劲儿,好玩啊。”
  我摊开手,摆出一副“早被我说中”的笑容。
  《非诚勿扰》里的嘉宾们就如同笑话里那条笨狗,只有一次又一次地去叼小骨头,这些小白领才会在笑骂中心甘情愿地一次又一次抛出肉骨头。
  “现在《非诚勿扰》不是被强制改版吗?一团和气,无比和谐,男的抒发理想,女的爱慕英雄,你们还看吗?”
  一干同事都摇了摇头,异口同声道:
  “谁还要看他们吃大肉骨头啊!”

  (摘自《青年文摘·下半月》2011年第6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