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会昌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31|回复: 0

山村教师:摆渡32年风雨无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4 10: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76年至今,36年,他坚守任教在一所库区小学,年复一年、无怨无悔,悉心培养教育了数千名学生。

    1980年至今,32年,他在近千米长的水面上往返2万余次,日复一日、风雨无阻,义务摆渡接送孩子上学、放学。

    他,就是上犹县东山镇清湖小学教师邹国梁。

    近来,邹国梁的感人事迹出现在网上,立即引起众多网民关注,点击量超过10万次,有网民感慨地称他为“江西最美的山村教师”。

    □朱太军 特约记者尹勤  文/图  

    沿着上犹县东山镇南河湖畔蜿蜒的公路而上,湖水清澈,碧波荡漾,两岸青山郁郁葱葱。在清湖小学,我们见到了上犹县东山镇清湖小学教师邹国梁。他今年55岁,满头白发,脸上布满皱纹,手掌上长着老茧,衣着简朴。在常人眼里,他是那样普通和平凡,但是他经历的故事却让我们感动。

    “接送学生是我的责任和义务”

    为了体验邹国梁平日的生活,2011年12月21日清晨6时,我们从上犹县城出发,赶到邹国梁家里。这时库区的小山村才刚刚天亮,邹国梁的妻子罗石香已在厨房忙活了一阵子,做好了早饭。7时30分,邹国梁一家三口和寄宿在他家的一年级学生罗婷匆匆吃完早饭,就准备上学。

    湖面上雾气缭绕,远处的大山和星星点点的民居若隐若现,恍如人间仙境。微风吹来,让人不由打个冷战。邹国梁用力将一只小船拉到岸边,双手扶住船舷,把正在读一年级的儿子邹承洲和学生罗婷一一抱上船,叮嘱他们坐好,并给两个人身上系上一个旧轮胎保证安全。一切停当后,邹国梁解开系船的绳子,跳上船,木桨朝岸边一杵,提醒说:“注意啦,上学喽。”就开始熟练地划起双桨向对岸驶去。

    邹国梁告诉记者,1976年,他19岁就成为了清湖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开始了教书育人的生涯。1980年,南河电站建成,形成了南河湖。清湖村原来的渡船,由于生意不好,不愿意再继续经营。清湖村新立、良滩下两个村民小组成了交通不便的“孤岛”,70多户村民出行和孩子去清湖小学上学全靠划小船。刚开始,高年级学生由自己划船过湖,低年级学生靠家长划船接送,家里贫困买不起船的学生和家长没时间接送的学生面临失学。起初,邹国梁只是顺带划船接送家里没船或家长有事无法接送的学生,随后发生的一件事让邹国梁十分痛心,一个高年级女学生划着竹排误撞进了淤泥里,跌落水中不幸溺水身亡。为了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邹国梁毅然担负起接送、护送学生过江上学的重任,32年如一日,每天往返来回数趟,风雨无阻,从未间断。

    曾经有村民对邹国梁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护送学生上下学是家长的事,不要把什么事都揽在自己身上。”但邹国梁不为所动。邹国梁坚定地说:“摆渡接送学生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这是我的责任和义务。”

    但并不是每次接送学生都是风平浪静,因为南河湖水域面积大,遇上恶劣天气,湖面风大浪急,小船在湖里就像一片树叶在水里颠簸。有一次送学生回家,船行至湖中央的时候,瓢泼大雨骤然而下,狂风一阵阵吹来,波浪拼命地拍打着小船。学生被吓得缩成一团,邹国梁一边安慰学生,让他们紧紧抓住船舷,一边让小船迎着风浪,尽量保持平稳,加快速度向对岸划去,二十多分钟后,小船终于安全靠岸。邹国梁虽然全身湿透,但心里感到十分欣慰。每次遭遇恶劣天气,邹国梁总是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不再担心害怕。邹国梁也养成了每天收听天气预报的习惯,及时做好准备,同时也积累了黄昏时分行船波浪小、波浪大时如何行船等经验,遭遇恶劣天气也能沉着应对。

    在邹国梁的精心呵护下,一批又一批的库区孩子离开小山村,到外面学习、工作和生活。而邹国梁一直坚守“重复”着自己平凡的生活,32年行船接送学生没有发生一起事故,接送学生用烂了6条小船,都是自己掏钱买新船,从未向家长和学校要过1分钱。

    “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为了库区孩子上学,我不后悔”

    回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邹国梁说,那时自己也曾经动摇过。当时,一个民办教师每月的工资只有13.5元,家庭生活拮据。村里有不少年轻人做起了贩木头生意,一天的收入比自己一个月的工资还高,邹国梁也想过去做贩木头生意,多赚点钱,改善家里的生活。

    然而,家里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邹国梁的看法,坚定了他继续从教的信念。一次,邹国梁的父亲把家里的一头猪送到市场上去卖,称完后,凭票去领钱。由于父亲不识字,本来有5张票,结果只领了一张票,只拿到卖猪钱的五分之一。邹国梁心想,如果库区的孩子也没有文化就要吃一辈子的亏,生活就会更加艰难。他觉得为了库区的孩子,还是要继续当好老师,安全护送孩子上下学,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以后不会后悔。1997年,邹国梁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工资待遇有了更好的保障。

    在清湖小学校建个人捐献碑上,记者看到邹国梁捐款200元,接近他当时一个月的工资。1997年,清湖小学拆除了破旧的老教学楼,新建二层红砖教学楼。想到孩子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邹国梁心里高兴,虽然当时工资不高,但他毫不犹豫捐出了200元。

    “任何时候也决不能耽误孩子的学习”

    上午8时30分,邹国梁准时敲响了上课铃,刚才还在操场上活蹦乱跳的7个孩子,立刻跑进教室准备上课。目前,清湖小学共有7名学生和两名教师。一年级3名学生,二年级4名学生。邹国梁担任一、二年级的数学课。另一名教师周茂来担任一、二年级的语文课。

    谈起自己教书生涯的第一堂课,邹国梁的脑海中记忆深刻。那是1976年,他以民办教师身份在清湖小学开始工作,当时他只有19岁,怕学生会闹,所以心里很紧张。给学生讲20以内加减法,让年龄大点的学生帮助年龄小的学生,自己结合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学,学生们听得很认真,顺利地上完了第一堂课。

    邹国梁给予学生们很多关爱,但却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家庭。2002年秋,邹国梁读初中的大儿子患了心脏病,为了不耽误学生的课程,就让妻子带着儿子到县城、赣州等地看病。邹国梁从未请过一天假,只是在双休日抽空送钱到医院,看望和照顾儿子。由于病情严重,最后大儿子不幸去世。“任何时候也决不能耽误孩子的学习”,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巨大打击,邹国梁强忍悲痛,继续接送学生上学,坚持照常上课。

    据了解,清湖小学的师生数量最多时曾经有200多名学生和8名教师。2005年,清湖村通往县城的水泥公路修好了,学生大多都到条件更好的县城小学或中心小学就读,清湖小学的学生越来越少。邹国梁说:“如今库区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有条件送自己的孩子到更好的学校读书,这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但是,现在村里仍然还有一些由于家庭贫困等原因,无法到外面读书的学生,需要留在清湖小学就读。

    邹国梁说:“我还有几年就要退休了,希望今后继续有年轻、有责任心的老师来这里任教,让留在这里的库区孩子能安心读书。只要还有一个学生在这里上学,退休以后我愿意继续摆渡接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