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鹏
冬季虽然寒冷,但是冬日的阳光让人觉得分外和煦。然而有些人进入冬季后常常觉得没精神、烦躁不安,而且感到压力很大,好像整个世界都变得没有生气,这是为什么呢?
这其实就是冬季抑郁的症状,俗称“冬季心理流感”。
冬季抑郁,其实就是季节性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由于冬季气温明显降低,日照少,人体由于褪黑激素分泌增加,生物钟不能适应冬季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物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造成情绪与精神状态紊乱。再加之冬季户外活动减少,情绪就更容易感到低落,很多人因此怀疑自己,觉得自己的生活变得很糟糕,却不知道其实是外部环境导致了这一现象。
那该如何预防和摆脱这看不见的“流感”呢?
心理调节
专家提醒“冬季心理流感”患者,要正确地归纳自己情绪产生的原因,不要搞混了外部环境和自身压力的界限。因为冬季抑郁往往是因为人体自身对环境不适应,而不是自己的生活真的变得更糟糕了。
多晒太阳多运动
冬天要多晒太阳,冬季光照时间短,是情绪抑郁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当黑夜来临时,人体大脑松果体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强,它能影响人的情绪,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分泌。平时要多进行户外运动,通过体育锻炼能调整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减轻紧张、激怒、焦虑、抑郁等状态,而且适当运动能提高大脑内啡肽的浓度,让人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
用色彩调节心情
另外,还可用色彩调节心情,从服饰到家中、办公室的环境,在冬季有意识地变换或增加一些鲜艳、温暖的颜色,帮助自己尽量开朗、自信。
饮食调节
注意饮食调节,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富含维生素B1、B2的豆类、乳类、花生、动物内脏等。若维生素C和B缺乏,可影响大脑的功能和情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