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会昌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07|回复: 0

会昌人的各种礼仪习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9 15: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嫁娶 男婚女嫁,是成年男女的终身大事,也是男女双方最为讲究的大喜事。20世纪80年代,成年男女从恋爱到结婚,仍袭旧俗,一般都要经过相亲、查家、合八字、协议彩礼嫁妆、办理结婚手续、择吉日、迎亲等程序,最后举行婚礼,举办婚宴。相亲,一般是在介绍人带领下,男方带上礼物到女方家会面,或者男女双方在圩场茶馆酒店会面小酌,有的地方称之为小看。双方中意后,商定日子,男方备足酒菜到女方家,宴请女方亲朋和同宗族人,称为大看。尔后,女方约集亲人(几人至十几人)到男方家了解情况(主要看男家住房、家产、自然环境等),称为查家。有的双方家长在查家时就协议好彩礼嫁妆。查家结束,女方亲人回家时男家必定会发给每人一个红包。一般男方会请先生推辩女方的生辰八字,但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生相合,已不再是先决条件了,双方更关注的是对方的人品、综合素质、职业、经济收入及住房条件等。男方选择迎亲吉日,必须征得女方同意。迎亲之前,男女双方多数会到民政部门办理结婚手续。举行婚礼之前,新郎、新娘一般都要到美容店美容美发,到照相馆拍摄结婚照片。婚礼仪式越来越简单,拜堂仪式越来越少见。1990年后,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婚配对象不少为外地人,因此,婚俗有较大变化。很多程序如相亲、合八字、查家、择吉日、协议彩礼嫁妆、迎亲等均已省去,甚至连婚礼、婚宴不办的也有。很多年轻人,主张婚事从简,省出钱来旅游,旅行结婚成为一种时尚。但也有一些法纪观念淡薄的年轻人,不办结婚手续,不办婚宴,为的是躲避计划生育监督,这种人虽然为数不多,但影响不好。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一般人结婚,多用婚车,至少有2辆,一辆载人,一辆载物。结婚喜宴,农村多数自家操办,城镇则由自家操办转为多在酒楼、餐馆举办。有请必贺,被请亲友必带红包贺礼,前往祝贺。政府经常宣传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但是,索彩礼、比嫁妆、婚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现象仍然存在。
  丧葬 20世纪90年代,会昌的丧葬习俗没有多大改变,多数仍然棺埋土葬,丧礼繁琐复杂。人死之后,当天要向内亲报丧,然后请先生看风水,择墓地,选择还山吉日良辰,写讣文,写请贴,主持祭奠仪式。出殡时,亲友送上烧香礼、花圈或祭帐,参加送葬。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丧葬花费越来越大,丧礼一个比一个隆重,祭奠规模一个比一个大,坟墓一个比一个豪华,用全套大理石装饰墓面的已不少见。2000年后,选择火葬者逐渐增多。2001年12月,会昌殡仪馆竣工之后,死者多数送县殡仪馆火化。国家干部和单位职工去世,丧礼较为简朴,多由单位治丧小组发讣告,以举行追悼会的方式办理丧事。悼念者送花圈、祭帐,戴白花、黑纱,向遗像鞠躬行礼,表达哀思,并慰问死者家属。遗体火化后,多数葬于公墓。

  寿庆 城乡居民,不论小孩老人,都有“过生日”、“做寿”的习俗。1989年前,小孩或年轻人过生日,多数由父母煮上一碗长寿面和鸡蛋表示祝贺。1990年后,城镇小孩和年轻人过生日,多从蛋糕店定购生日蛋糕,邀请自己要好的同学和朋友一起过生日。在“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中,围坐在一起分吃蛋糕,气氛热闹快乐。农村则无此俗。老人一般要上了花甲(60岁)才会做寿。到了59岁,可以做六一寿庆,69岁做七一寿庆,79岁做八一寿庆,89岁做九一寿庆,到了95岁,可以做百岁大寿。寿庆活动一般由子孙发起,子孙请客。做寿时,子孙、婿家、亲朋、都要献上祝寿礼物,表示祝贺。寿庆的规模和档次,视子孙的多少和家境而定,子孙多而家境富裕者,遍请亲朋好友,大宴宾客,热闹异常。城镇多在酒店餐馆设宴,农村则多在家中设宴,招待客人。

  乔迁 居民在新居落成乔迁之时,一般都会宴请亲朋好友,亲友必备贺礼前往祝贺。不论城镇还是农村,乔迁宴席一般都在新居操办。1990年后,城镇居民建房者越来越多,乔迁宴也逐年增多,且规模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乔迁请客之风甚浓,以至有不少购单元套房者,也在酒家、餐馆设宴请客。

  升学 子女考上中专大学,这是全家的荣耀,家长必定要举办宴席,宴请学校教师、亲朋好友。这类宴席,农村多数在家中自备酒菜,请厨师操办;城镇则由酒家、餐馆承办。被请者都会准备贺金,前往祝贺。县内不少地方,举办升学宴时老师必坐首席,饭后,如数退回老师的贺金,表示对老师的格外尊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