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衣饰
服装 1986年后,城乡居民到服装商店或摊点买成衣者日益增多,自选布料、量体裁衣者逐渐减少。服装款式多种多样,男人多穿西装、夹克、休闲服、牛仔服、直筒裤等,中山装、列宁装、便衣已较少人穿。女装主要有对襟衫、西装、春秋服、风雪衣、旗袍、连衣裙,以及健美裤、牛仔裤、喇叭裤、袜裤、筒裙、长裙等。少年儿童以学生装、童装为主。1990年后,人们穿着朝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发展,讲究美观、舒适、时髦、名牌。服装款式品种不断更新,档次不断提高。中小学生定制校服。保暖内衣开始盛行。外地新颖的皮夹克、休闲装、T恤衬衫、唐装等时装款式,雅戈尔、七匹狼等名牌成衣迅速传入。尽管价格高,销售仍然很好。青年男女,特别是年轻女子,穿着追求新颖时髦,不苛求保暖。夏天,年轻女子多穿背心短袖衫,男子多穿T恤。城乡之间,穿着上的差距越来越小。
鞋帽 男人的帽子,以解放帽、鸭舌帽为主,也有筒帽、毛线帽。冬季,农村部分中老年人仍偏爱雷锋帽(雷锋烈士生前所戴那种军帽)。女人较少戴帽,但县境东南山区农村,如周田、筠门岭、清溪、长岭等乡镇,已婚妇女都喜欢戴一种用当地纺织的黑白相间的条状花布缝制的头帕(麻州、右水、中村、站塘、洞头、永隆等乡镇的已婚妇女,还会在头帕两端缝上两个红绒球),外表朴素大方,颇具地方特色。男女老幼所穿鞋袜,多从商店购买,自制鞋袜已不多见。居民多数穿皮鞋、胶鞋,少数人穿布鞋。夏天,人们多穿皮凉鞋、塑料凉鞋或拖鞋。冬天,大多穿皮鞋、保暖鞋,室内大多穿手工勾制的毛线拖鞋。人们所穿袜子,多为短袜,只有少数老年人才穿长筒袜。商店出售的袜子,很多是尼龙、青纶、混纺袜,也有不少是全棉纱袜或毛线袜。
首饰 人们所戴的首饰,多为戒指、耳环、手镯、项链、手链等,其质或金或银或玉。男人多数不戴首饰,只有少数人戴戒指、项链或玉石挂件。所见戴首饰者,多为女人。已婚女子,一般都有“三金”或“四金”,即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金手镯或金手链等。
二、饮食
县内居民以大米饭为主食。农村一日三餐米饭(少数人家早餐吃稀饭、粉干、面条),城镇则多数一稀二干,即早餐吃稀饭、豆浆、牛奶、馒头、包子,或面条、米粉等,中餐、晚餐吃米饭。1990年后,居民的生活明显改善,人们已不满足于吃饱,而讲究营养。居民一日三餐一般都有3~5上菜,有荤有素,讲究味道和营养协调。招待客人,多数有6~12个菜,一般都有猪肉、鱼、鸡或鸭、鹅、豆腐等。不少干部、职工家庭,早上不做饭,到餐饮店吃早点,或到市上购回早点食用。有时中午或晚上不做饭,到快餐店就餐。
城乡居民请客或家人团聚,一般都有饮酒习惯。不少家庭一年四季常备有自酿糯米酒、米烧酒。1980年后,城乡居民多饮用糯米酒、米烧酒、白酒。1990年后,喝啤酒、葡萄酒渐成风气。同时,牛奶、可乐、果汁、矿泉水等各种饮料出现在餐桌上,供不喝酒者饮用。除饮酒外,许多人还有喝茶品茗习惯。有客来访,以茶水招待。茶叶品种多样,多以本地和外地中低档绿茶为主。县内永隆井头茶、佛云山毛尖,质优价廉,很受欢迎。商店有安溪铁观音、人参乌龙茶、西湖龙井、庐山云雾茶、遂川狗牯脑茶、云南普洱茶等高档红茶、绿茶,购者不在少数。县城和圩镇,均有茶楼、茶庄、茶馆、茶店。
三、居住
住房 1989年前,农村住宅多为一进四扇三间或一进四扇五间二层土砖瓦房,不少村庄几家或几十家聚居在一起,房屋低矮、破旧,住房与牛栏、猪舍、厕所相连,极不卫生。县城和圩镇多为砖木结构瓦房和砖混结构平顶房。1990年后,随着居民生活的改善,不论是农村还是城镇,居民盖新房一般都盖二层以上砖混结构平顶房。农村多数是单家独院,住房面积较大。城镇住房多为三室二厅、四室二厅、二室二厅套房。2004年开始,全县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改水、改厕、改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新农村建设中,会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突出“猪、沼、果”生态新村建设,按照“一幢房、一口沼气池、一片果、一栏猪”的生态模式进行规划,实现住房别墅化、庭院园林化、产业生态化、设施配套化。至2009年,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和住房条件大为改善,到处可见小别墅式、园林式住宅楼。多数农民终于实现“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的愿望。
房屋装修 2000年后,城乡居民房屋装修和居室摆设,日趋豪华、舒适。地面多用水磨石、瓷板砖、地板木、大理石等材料铺设。墙裙、墙壁装饰多用瓷板、涂料、墙纸、壁布,多数民宅室内装饰吊顶,装有包房门、防盗门、防盗网、铝合金窗等。客厅和卧室窗户都装有窗帘,款式新颖美观。居民家庭普遍添置大衣橱、席梦思、床头柜、写字台等家具,客厅多摆设成套组合家具,座椅多数是皮艺或布艺沙发、联邦沙发等。多数家庭安装了固定电话,其中,不少家庭安装了电脑,购置了电视机、空调、冰箱、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液化气灶、微波炉、电磁炉、DVD、影碟机、组合音响等家用器具。
四、行乘
1990年前,农村居民出门,一般徒步行走,少数有自行车,出远门一般坐客车。城镇居民多以自行车代步。2000年后,由于县内公路等交通设施不断改善,居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购置摩托、电动车者逐渐增多,摩托车、电动车已成为居民外出主要交通工具。自行车多为农村中老人和城镇中小学生代步工具。越来越多富裕起来的人家购置小轿车。县城有公交车、出租车和出租摩托载客,县城至各乡镇有数趟中巴客车往来,至赣州、南昌及沿海发达地区往返有大客车,居民出行极为方便。
五、美容美发
1990年后,开始时兴美容美发,县城和圩镇普遍开设美容美发店。美容店的顾客多为女人,有条件的女子喜欢到美容店进行面容的修饰美化,有的则自带高档化妆品到美容店请美容专业人员按摩、除皱等。男女发型多样。男人大多为运动头、平头、西装头等发型,也有不少青年留长发。女人多为运动头和男式短发,也有的披肩长发,有的农村妇女梳双辫或梳发髻。有的年轻人喜欢把头发染成黄色、米黄色、褐色、红棕色等多种颜色,有的老年人则把白发染得乌黑发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