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会昌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72|回复: 1

澳优奶粉 乳企海外收购第一案收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7 09:3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并购海普诺凯之后,澳优的商业模式也清晰起来。从上游奶源到研发生产,再到国内渠道拓展。有人将澳优模式概括为全产业链模式,这没错,但是澳优模式不是“全产业链”四个字就能完全概括的。围绕产品的诉求,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然后服务于国内市场,这才是澳优“全产业链”最明显的特征。
  
  澳优所有的奶源全部来自海外牧场,不是为了制造海外概念,而是为“高品质”做一个承诺。一个刚刚成立的新企业,如何能够对国内这么多的奶源地进行控制?“我们认为不能做所有的事情,所以需要一个让我们省心的海外奶源。”颜卫彬此言道出了澳优轻资产运营的核心所在。
  
  产品配方的研发是与奶源同样重要的模式重心。澳优与海外企业的合作重点是联合开发并引进产品与工艺,澳优拥有所有产品配方技术的专利。一个行业的后来者要想在强手如林中崛起,与更强者联合更富可操作性。
  
  至于产业链中游的生产环节,澳优仍然信赖海外大企业的生产工艺与品控水平。澳优目前的产品线中,所有产品100%纯正进口,其中原装进口奶粉占到60%左右的比例,国外进口中国分装占到40%。收购海普诺凯之后,更为苛刻的欧盟品质管控标准引入了澳优的产品生产线。
  
  优质的营销渠道,则是澳优能够在海外合作挺起腰杆的底气之一。奶源、生产的问题交付给国外资源之后,澳优自然有更多精力可以放在渠道维护上。直营的商贸公司与各地的经销商搭配合作,市场推广、渠道维护、物流配送的职能灵活调整。
  
  一般的全产业链模式,围绕已有的核心资源,进行上下游的产业配置,过程中注重考核绩效成本、市场容量。比如,啤酒企业,如果拥有优势品牌资源,那么就全国各地收购啤酒企业,扩大产能,然后围绕收购企业展开销售半径。但是,澳优的产业链配置注重的是产品诉求导向。
  
  注重社会资源的利用,则是澳优的另一个主张。“在澳优的成长过程中,借力塔图拉、营养研究机构、培养优势渠道资源……我们都是让更专业的人来帮我们做专业的事情。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什么都要抓的话,效果适得其反。”在贪大求全的急躁商业环境中,颜卫彬的这番话值得中国企业做一番思考。譬如奶源,澳优是合作、收购而不是自建,这为澳优节省了不少精力。
  
  或许,全球内配置资源,运输、汇率、原料价格这些成本需要消化转移,但对澳优来说,品质面前,这些并不重要。而从颜卫彬的言语中,似乎澳优的国际并购脚步还没有停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7 11: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围观中...-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