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2011年9月9日劳动报
23家医院每月40多万个专家门诊号提供免费预约,上海卫生部门正重点打造一项缓解“看病难”便民措施———95169医联预约服务平台。
记者调查发现,免费平台面临优质医疗资源之困———部分在免费平台约不到的热门专家号源却出现在了收费中介公司。
卫生部95号文件早已叫停社会中介机构开展收费预约挂号服务。在优质医疗资源供不应求的当下,各方呼吁:公共资源请还给公众。
市民亲历挂号遇“拦路虎”
56岁的市民孟广云用个人手机号在95169平台上注册后,目前每次看病前提前一周上网预约,至今已成功预约了四次门诊。不过,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却让她隐隐感到有些遗憾。 “我想预约名老中医施杞的门诊,他的号是出了名难挂。”孟广云上网搜不到施杞的名字,遂打电话给客服,被告知“目前还不能预约。”为了能挂上号,孟阿姨到处打听,最后在病友指点下,她在沪上某公司的“健康随行包”网站找到了施医生的预约信息。不过,得先缴纳会员费入会,“政府有免费预约服务,为什么还要额外交这笔钱?”孟阿姨有些生气。
记者体验收不收费专家大不同
记者注册登陆95169平台后,尝试预约一些沪上一线名专家的门诊,如肝外科专家吴孟超、名老中医施杞、吴银根等,但有的提示“暂无预约信息”,有的则连名字都找不到。记者再打电话到95169,客服人员告诉记者,“暂无预约信息”和搜不到名字的专家,都是目前没有号源,暂时不能提供预约。客服人员称,95169目前只能提供23家医院的部分科室专家的号源。
在孟阿姨的指导下,记者在网上找到了某公司开设的“健康随行包”。经过比对,记者发现此处大牌专家资源确实比免费平台丰富很多。例如,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鲍南、金星明、徐志伟是病人需求量很大的热门专家,在免费平台上都不能预约,而在这个收费网站上都显示“有号源”。从专家数量上看,某三甲医院在免费平台上线的专家是90个,而在收费平台上有137人。此类情况在一些三甲医院带有普遍性,最知名的专家号源都“有选择性”地出现在了该收费网站上。
“只要是网页上显示出名字的,都是有号源的,现在就可以预约。”客服小姐告诉记者,只需登记成为其会员,每月可以预约三次,使用三个身份证,会费直接在电话账单中扣除。
紧缺号源被“秒杀”
即便是同步开放的专家号源,在免费平台和收费网站上的“搏杀”同样激烈。记者在95169平台上找到了知名专家沈镇宙的预约信息,点击下单后显示“约满”。记者再找到收费平台,客服人员表示“沈镇宙每周三的特需门诊,一般是前一个周二的1点半放号,你提前一点时间上线,我们会尽可能帮你抢跑道的。”
免费平台和收费中介“抢跑道”已非孤例。沪上某知名三甲医院门诊办负责人告诉记者,大多数号源是同时向几个预约渠道开放的,一到放号时间,各个渠道就开始“抢跑道”,最知名的专家号源往往瞬间被“秒杀”。这位负责人也表示,通过收费中介“抢跑道”,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而免费平台每天最多有几万人申请,线路疲于应对。
资源之困数据:近三成市民遗憾号源少
开通已近5个月的上海医联预约服务平台,目前每天接受的预约申请量最高达35000次,日成功预约量最高15000次,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近30%。首批上线的医院中,瑞金医院率先实现所有专家资源免费开放,已有410名专家在平台上接受预约。最近一次的用户调查显示,58%的用户认为“非常方便”,11%的人表示“尚可”。尽管如此,其热门专家号源紧张问题也成为一些市民集中反映的热点,29%的用户认为号源太紧张、可预约专家太少、很难挂上号。
预约平台负责人江敏告诉记者,到本月底,可预约医院将扩大到34家,到年底有望将全市各大医院全部上线,“专家分批上线,希望年内能够为所有专家都建立预约平台。”但他也不否认,专家资源始终是困扰免费预约平台发展的一个瓶颈。“大牌专家号源有限,但需求无限。”他表示,由于平台建立不久,与各医院的合作仍在磨合中,希望更多的专家号源能够放在这个免费平台上,让更多市民获益。
政策:收费预约早已被禁
2009年,卫生部发布第95号文件,明令规定公立医院中的所有三级医院都要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并且不得与社会中介机构开展向患者收取费用的预约挂号服务。但时至今日,明令叫停的收费挂号服务却在改头换面后,打着所谓“健康随行包会员”的形式继续大行其道,侵占着本该属于免费预约平台的紧缺资源。
“我们会尽快终止合作。”一家三甲医院门诊办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向这一收费网站提供的专家号源约占总号源的10-20%。有医院向记者表示,计划在医联预约平台完善后,把现在放给收费中介的号源逐步收回来。
“如果有选择,我一定不会去找收费挂号中介。”市民呼吁,公共资源不应被盈利性企业侵占,经营行为不该裹挟紧缺资源逼着患者“被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