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日本地震与核泄漏引发中国市场上食品的抢购风潮,尤其影响到了被家长们高度重视的婴幼儿奶粉市场,并一度出现许多内地民众前往香港成批量购买生产日期为地震前奶粉,或者直接去商家邮购囤积的现象。如果说日产奶粉的污染为“天灾”,那么不久前的重金属食品事件则为“人祸”:瑞典研究人员对喜宝、雀巢等知名品牌的婴幼儿食品进行化验,发现这些婴儿食品中含有大量的有毒元素,如砷、镉、铅、铀,这些有毒元素被指主要来源于原材料。
2010年8月,卫生部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对婴幼儿食品的金属含量明确提出限值,其中就包含砷、镉、铅、铀等危重金属。雀巢中国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我们确认上述报道中所涉及的雀巢食品是完全安全的,并符合所有北欧和欧洲的相关标准。”但是瑞典研究人员表示,婴儿食品含有毒重金属砷、铅与镉,虽然含量未达世界卫生组织(WHO)规范的上限,但婴儿长期食用,仍会导致智力受损,甚至出现行为异常。可见,食品安全并不能完全依靠机械的数字来保障。因此许多婴幼儿食品企业在安全控制方面非常严格,如澳优奶粉出台了一套高于行业标准、甚至高于国际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
曾有人戏言:如果没有条件母乳喂养,也许会考虑在家里养一头奶牛——目前许多乳品企业已经按照这一思维模式用自建牧场来保障奶源的质量,更有甚者,为确保产品的安全系数,在考核奶源时还考虑到奶牛的饮食安全。比如上文中所提及制定企业内标的澳优奶粉,在不久前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笔者了解到,澳优奶粉并购了荷兰婴幼儿乳业的鼻祖——海普诺凯。其原因不仅仅是看中海普诺凯的百年经验、荷兰唯一的有机奶粉生产商等背景,还包括远离污染的天然牧场资源,荷兰的奶牛自然放牧,拒绝使用农药杀虫剂、人工合成激素、抗生素及转基因成分,自然滋养出安全好奶,从而避免宝宝被有害物质所侵害。可以说澳优奶粉产业链所涵盖的范畴相对更广、要求更严格,所以澳优奶粉才敢于坚持企业内控标准。就在2010年7月,澳优奶粉发现进口的幼儿3段奶粉速溶性比较差,事实上澳优奶粉的感官指标并未超出国家标准GB10767。但为了向消费者负责,澳优奶粉依据与合作方签署的内控质量标准,向当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申请作退货处理。
从企业利益的角度来讲,澳优奶粉严格的内控标准不仅增加产品成本和供应商的生产难度,甚至会引发外界对企业质量标准的误读。但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宝宝们的饮食安全问题,澳优奶粉把婴幼儿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放在了企业利益之上,澳优奶粉提出“更高标准”的口号,严格恪守“安全”与“营养”两大婴幼儿饮食诉求。尤其在保障婴幼儿食品安全方面,澳优奶粉提出一系列具体措施:从2003年开始,澳优奶粉公司就坚持在全系列产品中不添加母乳中不含的香精香料、蔗糖及麦芽糊精,从而避免对婴儿造成肝脏损害,偏食等危害,澳优奶粉的此规定比国内即将执行的新规定提前了8年。
可以说,澳优奶粉对产品近乎“苛刻”的要求从侧面起到了推动行业标准进程的作用。正如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专家霍军生在发生重金属食品事件后提出:应将研究数据上报给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来审核之前的标准是否安全,通过完善标准来降低食品安全隐患。
纵观中国婴幼儿奶粉业近年发展,食品安全危机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三聚氰胺、皮革奶、性早熟再到如今的“含毒”事件,国内消费者对婴幼儿奶粉的信任一度跌入低谷,婴幼儿食品安全事故的影响范围之广、危害程度之深不言而喻。
其中,婴幼儿奶粉的奶源是比较容易忽略的问题之一,专家介绍,真正安全的婴幼儿奶粉是从奶源开始控制的,奶牛的品种,牧场的被污染程度等因素都影响着婴幼儿奶粉的安全系数,食品添加剂的杜绝,不仅仅指奶粉生产、加工过程。真正做到从牧场到车间没有污染和添加的奶粉,才可以放心给宝宝们食用。因此,有机婴幼儿奶粉成了消费者逆向选择后的首要方案。就在《深圳晚报》前不久举办的“妈妈最爱,我最信赖——2011年乳制品质量安全和民意调查活动”中,澳优奶粉的能力多有机奶粉以纯净、安全、营养并更易于吸收等优势在销售和口碑方面一直领先。可见消费者对“有机”与食品安全之间的认知越来越明显。
据了解,澳优奶粉是中国第一家推出有机奶粉的乳品企业,澳优奶粉奶源均来自于澳大利亚、法国、荷兰等乳业大国,未来三个月,将在全国各地开展“融汇百年乳企,澳优会员答谢季”活动,面向新老会员举办系列亲子回馈活动,澳优奶粉重点推广有机食品理念和有机奶粉哺乳,覆盖全国100多个主要城市1000余场次。
也许一个澳优奶粉并不足以左右整个中国奶粉市场的发展,然而澳优奶粉严格的质量控制及独特的企业模式为婴幼儿食品行业树立了安全范本,对立法机构的执行力起到促进作用。毕竟,宝宝们是社会发展的希望,他们的“吃饭”问题容不得丝毫懈怠,就让澳优奶粉来做这个领头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