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保华口述 文娟 力心 特约记者郭华平整理
要问我,谁是我们大风村里的“贵人”?那我可得告诉你,县城建局驻我们村“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以下简称“三送”)工作组的同志就是我们的“贵人”,遇上这些“贵人”可是我们的福气。
我叫廖保华,是定南县鹅公镇大风村人,今年33岁,是一名高位截肢的残疾人,每天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今年4月,使用多年的轮椅坏了,我成了一个真正“寸步难行”的人:出门要人背,在家靠人抬,想买个新的,又怕给家人造成负担。正当我心急如焚,一筹莫展的时候,村“三送”工作组组长、县城建局局长叶永来找到我,在简单了解情况后,把我的身份证、残疾证等证件要了去。一个星期过后的早上,我刚起床,就听到楼下邻居在喊:“保华,快下来,看叶组长给你带什么了!”我下楼一看,只见叶组长肩上扛着一副崭新铮亮的轮椅朝我走来……现在,我每天都坐在新换的轮椅上,享受着“三送”活动送来的阵阵新风,感受着“三送”活动给村里带来的巨大变化。
像这样的事在工作组来我们村后还多着呢。两个月前,隔壁卢长寿大爷家多年没有消息的女儿回家了。卢大爷膝下无儿,唯一的一个女儿卢春秀找了个外地人做上门女婿。8年前,女儿和女婿突然不辞而别,撇下刚满10岁的儿子和两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从此杳无音讯。村“三送”工作组了解情况后,马上找到鹅公镇派出所和县公安局,着手帮老人寻找女儿。功夫不负有心人,工作组终于和卢春秀夫妇取得了联系。经过多次耐心地劝说,在端午节那天,卢春秀提着大包小包,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见到了年迈的老人和多年未见的儿子。卢大爷热泪盈眶,紧绷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激动地说:“要不是工作组,我可能再也见不到女儿了,谢谢你们!谢谢你们!”
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大风村里上演,而这一切,都与“三送”工作组的努力分不开。上个星期,村里的卢文强终于同意不毁路种树了。20年前,卢文强的父亲把家里的3分地捐出来做徐屋组通组公路。老人过世后,卢文强以没有补偿为由,硬是要把这3分地收回,还在路上挖坑种树,阻碍大家通行。大家虽有不满,却不敢声张。工作组了解情况后,多次前往卢文强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多久,卢文强终于“安分”下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把树拔了,把路填平了。
为了引导村里发展产业,帮我们寻找致富路,工作组还积极组织专家到村里讲课,帮大家购买数十套技术书籍和光碟。同时,工作组针对村里临近江河的地理优势,为村里编制了乡村漫游点的规划,大力发展垂钓、水上游乐、河鲜饮食等特色农家乐项目。现在,已经有一家以特色河鲜为主的水上餐厅在村里的红岗社区落户。而我这个一直赋“闲”在家的人,也在工作组的帮助下,成了县里一家电子厂的“驻”村工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