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宕
前不久在北京隆重举行的中央苏区革命传统主题展览,再现了赣州的红色历史。苏区革命时期的“宁都起义”,对苏区革命具有重大意义。重温这段历史,弘扬“宁都起义”精神,对我们今天的工作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931年12月14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原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参谋长赵博生等率1.7万余名官兵在宁都县城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宁都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反蒋的热情,壮大了红军力量,对巩固和发展中央苏区,增强苏区军民革命胜利信心,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年是“宁都起义”胜利80周年。“宁都起义”曾为扩大和建立稳固的中央苏区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同志曾在1938年题词:“以宁都起义的精神用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是战无不胜的!”“宁都起义”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定的革命理想、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等方面。今天,我们继承和发扬“宁都起义”精神,就是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变化,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努力推进宁都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建设人文、开放、创业、平安、幸福新宁都。
一、继承和发扬“宁都起义”精神,就是要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宁都起义”及起义部队的成功改造,归根结蒂是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原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起义不久,我党迅速按照红军的建军原则,建立起各级党的组织和政治工作制度,在起义官兵中发展党员、组织政治学习、开展阶级教育,使红五军团很快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一支新型人民军队,成为红一方面军主力之一。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党的建设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是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当前,要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全面提升党员素质,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动员和激励广大党员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实践中创先争先,以党内的创先争优带动社会各界齐争共创,为“十二五”时期发展提供强大政治动力和坚强组织保证。
二、继承和发扬“宁都起义”精神,就是要牢固树立进位赶超的信心
“宁都起义”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第二十六路军中的一批进步官兵,看穿了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动与虚伪,树立了坚定的革命理想,坚信中国共产党必胜的信念。赵博生、董振堂等对革命目标的坚定信念,今天依然是我们实施经济社会追赶跨越工程的不竭动力。
宁都是赣州的地域大县、人口大县,由于历史、区位等诸多因素,经济欠发达、发展不充分仍然是该县的基本县情。面对当前发展的压力和人民的期待,我们要进一步增强爱我宁都、进位赶超、加速崛起的信心,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赣州承接沿海转移产业的重要基地;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赣南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坚定不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赣州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的示范区;坚定不移推进发展生态化,建设赣江源头绿色生态屏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提质、提效,努力实现发展规模、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的新跨越。
三、继承和发扬“宁都起义”精神,就是要努力破解改革发展中的难题
由“宁都起义”改编而成的红五军团,是一支能打硬仗、恶仗的部队,历次战斗中,军团各级指挥员总是身先士卒,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领部属奋勇杀敌。红五军团浴血奋战的历史,充分体现了那种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战斗作风。当前,宁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务必继续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不断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推动宁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要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的理念,继续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深化企事业单位等各项改革,实现转型发展、和谐发展。
四、继承和发扬“宁都起义”精神,就是要进一步增强执政为民的理念
“宁都起义”是在中国共产党影响和领导下的一次爱国主义壮举。当时,在“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的情况下,第二十六路军认识到,只有投向共产党参加红军,投身抗日救国的潮流,才是唯一的出路。正是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奠定了“宁都起义”爆发的思想基础。
我们继承和发扬“宁都起义”精神,就要把爱国主义落实到执政为民、关注民生的实际行动上。要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执政为民的理念。要深入开展“送政策释民惑,送温暖聚民心,送服务解民难”活动,身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践行为民之事,帮助基层谋划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进一步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建设人文宁都、开放宁都、创业宁都、平安宁都、幸福宁都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