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病得过且过、有病乱投医”习惯不改,健康教育真的力不从心?张悟本、马悦凌们为何总有市场?
日前,北京市正式出台了《北京人健康指引》。34条指引的亮点是,不仅包括了对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的指引,还特别对心理平衡与社会适应提出了要求,也给出了重点的生理健康目标。
关于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除了建设保持运动、健康饮食、不吸烟少饮酒、养成良好作息习惯外,还强调了健康体检的重要性,会正确拨打急救电话,接受免疫接种等。
关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提出了:了解自我,肯定自我;适应社会环境变化;情绪稳定,开朗乐观,对生活有追求;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待人宽容,有感恩心;举止文明等。
关于生理健康目标,认为具备以下特征方能称为基本健康:精力充沛,保持适宜的体重和腰围,生命体征正常,血糖和血脂正常,眼睛好、视力5.0以上,牙齿好、牙龈不出血。
这些指引当然会对人们的健康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但百姓普遍存在的没病得过且过、有病乱投医的习惯才是健康教育真正的麻烦,为此,卫生部倡导建立了全国健康咨询及就医指导平台(95挂号网),在百姓最急需的医院预约挂号难的问题给力,再通过对症的健康教育,是不是能达到更加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更何况,平台组织的大量专家,更可以提供给百姓更直接、更针对的咨询,真能如此,张悟本、马悦凌们还会有那么大的市场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