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困难时,党和国家帮我挺过了难关。现在国家有需要,我也要出一份力!”面对当前严峻的疫情,2月10日,龙南县杨村镇五星村谢岗小组贫困户赖华主动联系村干部,坚持要向龙南县杨村镇捐出1000元爱心款用于防疫工作,希望大家都能尽快平安渡过这个疫情难关。
“我要坚持下去!”
赖华,现年57岁,是龙南县杨村镇五星村谢岗小组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原本家庭虽然并不富裕但也算温馨,夫妻俩在家务农、养了几头猪,儿子儿媳在外务工,孙子孙女承欢膝下。
但命运总是瞬息万变,2014年9月一场噩梦降临这个家庭,独子赖鸿笠发生严重交通事故,送医院治疗一个星期后还是撒手人寰,当时孙女才1岁2个月,孙子也才5岁。祸不单行的是,不久儿媳便带着孙女离家出走了,留下两个老人带着孙子独自生活。赖华两夫妻望着仅剩的三间破旧土坯房、看着年幼的孙子、想到治疗儿子欠下的债务,一家人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和无助之中。悲痛过后,赖华想到为了孙子,也必须要坚持下去。
“我不能等靠要!”
2014年镇村干部在了解他家的家庭情况后,通过精准识别程序将他家3口人整户纳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在镇村干部和结对干部的帮助下,申请了金融扶贫政策贴息贷款5万元,他开始利用自己长年养猪的技术,发展生猪养殖产业。“我虽然是贫困户,但我不能做等靠要的人”。天助自强者,2016年年底,赖华基本还清了欠债并建起新房。在全国上下精准扶贫的大好形势下,他对脱贫致富充满信心,自主创业,埋头苦干,夫妻俩养殖的生猪2017年出栏180头,纯利润9万余元。赖华一家的生活是越来越红火了。按照“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和脱贫程序,2017年,赖华户光荣脱贫,被评为“脱贫示范户”。
“我不怕困难!”
2019年春季突如袭来的非洲猪瘟,赖华生猪产业损失惨重,这场灾难再次打乱了赖华一家的生活。但是赖华两夫妻并没有从此消极懈怠,而是乐观向上,积极尝试产业转型,寻找新的产业发展机会。在镇村干部、结对干部的鼓励支持下,赖华结合自己的养殖技术开始发展家禽养殖业。“我不怕困难,只要自己想干、肯干,就没有什么事情是挺不过去的”。正是夫妇俩的乐观、坚强和勤劳,一家人又开启了美好幸福的生活。目前赖华养殖了的家禽达到了年出栏1000余只,妻子在杨村中心小学当洗碗工。赖华一家体现出脱贫不单单是收入、住房等硬性指标的完成,更重要的还有精神脱贫,树立自立自强、不甘贫困的意识,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
“我人穷志不穷!”
“感谢党委政府在我困难的时候把我家评为了低保户,现在我的日子越来越好了,这么好的政策应该留给更需要的人”。2019年10月,正值龙南县杨村镇开展低保大整治行动,重新评定低保政策享受人口。原享受低保政策的赖华得知后,第一时间来到村委会,主动表明自己已经光荣脱贫,生活是越过越好,并提出自己放弃低保。赖华说道,“低保是好,每月都有低保金,但是我人穷志不穷,我们不能以领低保为荣”。他这种不等不靠的精神值得所有贫困户、低保户学习。
“我只想着救人!”
2019年6月10日,龙南县杨村镇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龙南县杨村镇投入抗洪救灾中。当天,同村村民廖火全为了去救自家的100多只兔子,开着三轮车行驶在河水即将漫过的村道上,由于洪水涨势越来越快,他还没开到100米,激流就将他连人带车冲进旁边的水田里,由于田里地势低洼,水位暴涨,眼看廖火全就要被洪水卷走,在这千钧一发地时刻,赖华和侄子听到呼救声后不顾自身安危,毫无犹豫地跳入湍急的洪水中,用长竹竿奋力将廖火全救了上来。事后,赖华表示,救人是人的本能反应,当时也没有想这么多,情况紧急,就是想着要赶紧救人。救人二字说出来容易,当危难真正降临时,需要足够的勇气。赖华这舍己为人的事迹刷屏了朋友圈,并在中央卫视和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宣传,至今仍在老百姓中流传。
“我也要出一份力!”
2020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袭,严峻的防控形势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镇村干部每日在村内开展播放疫情防控宣传语、悬挂粘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单、设置卡口等防控工作。赖华看在眼里,心疼在心里。因为自己年纪大了,他深知自己能做的最大贡献就是待在家不出门,不出去给镇村干部添乱。可是赖华想为疫情防控做些事的想法从未间断过。2月6日,“杨村印象”公众号推出《这一次,我们需要您的帮助!》的微文,赖华了解到龙南县杨村镇发出的爱心募捐倡议书后,主动联系龙南县五星村委会主任赖海东同志,并斩钉截铁的说:“我困难时,党和国家帮我挺过了难关;现在国家有需要了,我也要出一份力。而且我是贫困户,享受了党和国家很多的政策,所以我要回报党和国家”。他通过微信方式转账了1000元给村主任,委托村主任转交给镇党委政府。赖华的这一举动,无疑更加鼓舞着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
爱心还在继续,越来越多的贫困户站了出来,通过捐资捐物、踊跃参加志愿者等方式,默默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展现出的是我们万众一心的抗疫决心和信心。(李俊锋 杨玉琴)
[责任编辑: 曾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