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行为583起。特别是会同有关部门严肃查处了市中心城区违章建筑骗补案,依纪依法查处了一批严重失职渎职的国家公职人员,追回骗补款5813.2万元,挽回国家经济损失15亿多元。这是6月8日记者从市纪委监察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据悉,自2011年换届以来,全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市纪委开展了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专项学习教育活动,培训基层党员干部76613人次;编写了指导全市农廉工作标准化作业的规范性文本《赣州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标准化操作手册》,下发至全市村组一级;进一步规范了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2012年4月各县(市、区)纪委和农粮、财政、“三送”办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全市共清理核实农村集体资金71750.54万元、固定资产172900.58万元、资源638.80万亩;正在筹建覆盖县、乡、村三级,具有决策管理、流程监控、网络公开和预警提醒功能的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系统。
同时,我市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向乡村延伸,完善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制度,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机、声讯电话和公开栏,规范公开内容,统一公开标准;进一步完善了村级民主决策和议事规则,注重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作用,加强对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决议执行情况、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情况、村务公开和民主理财情况,特别是对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中农村基层的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在乡镇公共资源交易方面,全市283个乡镇均建立了“有固定办公场所、有专职工作人员、有交易大厅和公告栏、有标牌和公章”的公共资源交易站,全面推行集体资产资源公开处置和农村集体投资项目公开竞价、招投标制度。2012年以来,全市乡镇公共资源交易1563宗,交易金额25130.168万元,增收节资3247.542万元。
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农民群众,我市不断完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各地以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为重点,加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一次性收费”。全市80%的行政村建立了能办理或代办民政、计生、劳动保障等主要事项的便民服务站(点),今年将达到全覆盖。
我市还开展了“家电下乡”补贴落实情况专项清理活动、“农机下乡”补贴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农村低保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等专项整治活动。全市共清理2174家“家电下乡”备案销售网点,取消备案资格354家,查处违规经销商370名,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9人,给予4 名公职人员党纪政纪处分,收缴骗补资金5428.4877万元;清理“农机下乡”经营网点187个,取消网点资格3个,查处违规违纪人员6人,收缴骗补资金103.7万元;清退不符合农村低保政策规定对象61963人。(宁群 记者潘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