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会昌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93|回复: 0

招聘旺季求职者谨防陷阱 巧立名目骗钱收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28 09: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春节后大学毕业生求职、农民工务工求职高峰的来临,大大小小的招聘会接踵而来。然而,招聘会在为求职者带来就业机会的同时,也难免有不法企业或者人员利用应聘者急于找工作的心理和防范意识差等弱点进行诈骗。

  陷阱一:假借招聘骗取钱财

  【案例】去年暑假,小胡在一家中介看到了一则招聘暑期工的信息,在交纳了200元中介费后,小胡来到位于市区中山路的一栋大厦面试。小胡发现,小小的办公室里坐满了暑期求职的学生。负责人简单询问了情况后就让小胡去上班,但除了要交200元押金外,还要交服装费等。

  【提醒】一些不法分子常常短期租用办公楼假装招聘人才,以服装费、培训费、证件费等各种名义收取应聘者的费用,并一再拖延对应聘者的承诺,骗取应聘者钱财后便人去楼空。如果招聘单位要求求职者缴纳一定费用才可以入职,求职者就要提高警惕了,因为按照规定,招聘单位在招人时,是不允许向求职者收取任何费用的。


  陷阱二:高薪、模糊招聘信息

  【案例】刘女士准备节后跳槽,最近不停地在各个招聘会上奔走。在一招聘会上,她应聘上了某公司的“信息分析员”,岗位要求普通话标准、会计算机操作、善于与客户沟通,薪酬3500元以上。当她辞职后前往该公司上班时才发现,所谓的“信息分析员”实际上就是电话推销员,每月3500元的薪酬主要靠业务提成。刘女士大呼上当,白跑了一趟,又冲动地辞了职。

  【提醒】一些单位为吸引应聘者,常发布一些模糊的招聘信息,如“战略储备人员”“信息分析师”“养老金发放员”或“销售代表”等,使求职者产生理解偏差,有意或无意地误导求职者。同时,还有一些小企业参加招聘会的目的并不是招人,而是想在人山人海的招聘会上求一个“广告效应”,求职者一定要尽力去鉴别。为此,求职者对一些新颖而动听、陌生而诱人的招聘信息要注意鉴别。可以事先通过网络、相关部门或者其他途径查询,尽可能多地了解招工单位的生产经营范围和工作岗位设置,来判断招聘信息是否准确,不要盲目前往。

  陷阱三:网上求职屡屡被骗

  【案例】小黄是某高校大三的学生,在网上无意看到招聘“代刷员”的兼职广告,对方声称一个下午就可以赚200至600元,小黄很是动心,于是与对方在QQ上取得了联系。对方要求小黄用网银或支付宝购买商品,声称付款到支付宝平台以后,5至10分钟就会将货款和报酬打到小黄的账户。令小黄没想到的是,就在他用支付宝付款1000元后,就再也联系不到对方了。

  【提醒】网络招聘是个非常方便的平台,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应聘者喜爱,但也存在不少网络骗局,投诉的情况日益增多。因此,求职者在网上应聘时要选择大型、知名的专业人才网站。同时,查看网站最下面是否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及附件,因为一些黑中介网站不具备相关资质。最后,可以通过网络或者114查号台查询公司是否真实存在,如果有必要还可以拨打12315,查询该公司是否在工商部门备案登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8 09: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纯粹路过,没任何兴趣,仅仅是看在老用户份上回复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3-2-28 09:44:15
我擦!我要沙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13-2-28 09: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坐沙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