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红娟 朱太军
在上犹县社溪镇沙塅村桂花苗木基地,党员致富能手何善学手把手向群众传授桂花种植和管理技术;犹江社区居民小区内,党员公开承诺服务,社区居民免费享受电器维修等服务;上犹工业园区党员挂牌上岗,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这是上犹县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带来的“乘数效应”。如今,该县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走出一条基层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互融互促的新路子。
九曲河畔的笑声
7月12日,上犹县梅水乡园村九曲河畔的茶叶基地里, 漫山遍野的茶树郁郁葱葱,30多名茶农在茶树间忙碌。村民钟国胜笑着说:“今年我家产茶130多公斤,刚上市即被广东、浙江客商抢购一空,每公斤售价300元,有4万余元的收入。”
像钟国胜一样,当地有4万余农户发展茶叶、油茶、桂花苗木“两茶一苗”产业,农户尝到了甜头。曾经,农户对发展“两茶一苗”产业积极性不高。为消除群众顾虑,该县各村党支部组织党员挨家挨户宣传动员,和群众算投入、产出账;组织村民到外地参观学习;成立了茶叶、油茶、桂花苗木产业协会党支部,党员干部带头发展“两茶一苗”产业,为村民提供技术、资金支持。一名党员一盏灯,在党员的示范带动下,该县“两茶一苗”产业蓬勃兴起,茶园面积达5.5万亩,油茶种植面积达30万亩,桂花苗木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
产业协会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目前,上犹县已建立产业协会党支部226个。
工业园区的“动车组”
7月10日,上犹县工业园至越机械有限公司差速器生产车间里机声隆隆,员工黄居春熟练地操作着数控机床。刚进厂时,黄居春看到图纸上的符号就头疼。党员胡燕芳主动每天指导黄居春操作设备。不久,黄居春不仅能熟练“驾驭”数控机床,而且加工产品优质品率达98%以上。“每次公司遇到难题,党员总是冲在最前面。”公司总经理徐勇自豪地说。
上犹县工业园里落户企业72家,企业总员工达8000余人,该县按照“1+N”的形式设置工业园党组织架构,建设充满活力和魅力的“红色园区”。其中“1”为园区管委会党支部,管理园区企业党支部和接纳流动党员,“N”为各企业党支部。采取“单建式”“联建式”“挂靠式”等方式,实现园区企业党组织全覆盖。以园区“党员孵化中心”为平台,建立把党员培养成生产骨干,把生产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和生产骨干培养成车间、班组负责人为内容的“三个培养”机制。目前,晨光稀土、汇禾实业等企业“党员科技攻关组”为企业开展技术攻关39项,园区“党员义务招工队”为企业招工近1300余人,建立“红色班组”56个,“党员示范岗”110个。
社区里的“义务员”
“我们几个老党员,平均年龄60多岁了,每天在社区义务巡逻,治安环境有了保障,居民对我们很满意。”近日,上犹县城塞纳左岸社区党小组组长黄圣标在社区巡逻时说。据介绍,自从成立社区党小组以来,党组织成了居民的主心骨,党员成了居民的贴心人。
该县在5个社区成立社区党小组33个,共有1083名社区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编入社区党小组,由社区党组织负责管理与监督。各社区根据居民的服务需求,分别设置了文化宣讲岗、卫生保洁岗、民事调解岗、治安巡逻岗等,由党员根据自身优势选择岗位,义务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今年以来,该县1000余名党员在社区参与了民事调解、治安巡逻、扶贫帮困等活动,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