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文清在十八大江西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答记者问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
全力以赴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
11月9日,十八大部分代表团分组讨论向媒体开放。
这是江西代表团的分组讨论现场,史文清代表在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谢环驰 摄
11月9日上午,出席党的十八大的江西代表团举行对外开放日活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成为45家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十八大代表、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史文清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表示,苏区振兴,机遇亘古未有,历史责任重大,赣州市将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不兴浮术、不采华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全力以赴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切实把中央关怀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惠民德政,让赣南苏区人民早日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当天开放日活动上,中外媒体记者争相提问,代表们从容应答。新华社记者问,今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有什么重要意义?对赣南苏区发展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赣州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加快赣南苏区的振兴发展?
史文清说,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中央对革命老区、对民生问题向来十分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赣南苏区群众的衣食住行用条件明显改善,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强调,要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支持力度,《若干意见》充分体现了中央的一贯要求。《若干意见》是国务院以“国发”文件出台的第17个区域发展政策,与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比肩齐声。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由此成为顶层设计和国家战略,赣南人民也由此圆了八十多年的梦想,这饱含着中央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人民的无限深情和殷切关怀,体现了中央部委的倾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文件的出台,在全社
会引起热烈反响,国际社会也给予积极评价。这是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使命担当,作出的英明决策。中央这一决策,既着眼于国家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板块、实现革命老区同步建成全面小康,更蕴含着党执政为民、造福于民的赤诚情怀,折射出党对遵循执政规律、巩固执政地位的深谋远虑,对于凝聚党心民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史文清在回答时说,《若干意见》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绘制了“方向标”和“路线图”,给赣州带来了亘古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
——赣南苏区在国家生产力布局和全国经济版图中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必将促进赣州跨越发展,有望加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等一系列特殊扶持措施,加上国家在项目、资金等方面全方位的倾斜支持,赣州将迅速构筑“政策洼地”和区域性发展高地。
——基础设施先行,优先打通赣州至珠三角、厦漳泉地区的快捷通道,显著提升赣南的交通优势、区位优势,并将转化为经济优势;全国重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定位,将连接东西、贯通南北,使特区优势辐射延伸到赣南,赣南政策优势有效集聚吸纳沿海特区先进生产力要素,并把广阔的内陆市场推向沿海地区。
——综合政策效应将有效促进赣州资源禀赋优势与生态优势结合、城镇化后发优势与人口红利结合,科学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宽广。
——鼓励先行先试,在城乡统筹、扶贫开发、投融资、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等方面探索实践,设立瑞(金)兴(国)于(都)经济振兴试验区等,将为振兴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为新阶段扶贫开发指明方向、明确目标,将最大程度地惠及老区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社会成果。
史文清在介绍推进苏区振兴发展的具体举措时说,《若干意见》出台后,省委、省政府即在赣州召开动员大会,出台《实施意见》,汇集全省力量给予全力支持落实;在具体实施时,在资金、项目等方面予以最大倾斜,省级配套资金予以全力保障,对原中央苏区县和特困连片县每年拨付1000万元专项扶贫,连续安排10年。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172号文件,又下发了中央部委责任分工,许多部委还纷纷出台专项文件落实《若干意见》。从赣州自身来讲:
一是优化完善思路举措。围绕《若干意见》提出的五大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进一步深化完善发展思路和举措,实现“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八年大跨越”,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明确责任分工,确定时序进度,全力推进42项重大规划和方案、194项行动计划、27项试点和示范事项,并以务实管用的组织措施予以保障。
二是优先解决突出民生问题。把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作为振兴发展开局大事,全市69.5万户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力争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同时,加快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农村电网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城市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
三是强化产业支撑与“造血”功能。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突破口与驱动力,依托稀土、钨等优势资源,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制造业,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以统筹城乡发展理念,促进城镇化科学健康发展,着力打造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构筑赣南城市群。
四是主攻项目建设扩投资稳增长。制定未来8年一揽子项目投资计划,完善项目库;推进昌吉赣深客运专线、黄金机场改扩建、华能瑞金电厂二期、神华集团4×100万千瓦燃煤发电和1000万吨煤炭储备周转基地等重大项目尽快开工。
五是构建开放创新的体制机制。抓好环境营造,推进先行先试,加快综合保税区、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等开放创新平台建设,促进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珠三角地区、海西经济区等区域融合互动。
六是努力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以整合扶贫开发资源为抓手,以产业化项目建设为平台,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促进新一轮扶贫开发与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深度融合,为革命老区扶贫开发探索提供借鉴。
为凝聚民心民力,赣州在全市广泛开展了“永远热爱党 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推进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双向全覆盖”,全面组织和动员群众投身振兴发展。目前,赣州经济运行质量优化,发展预期向好。今年前三季度,生产总值增长10.6%;财政总收入增长30.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4%,进出口总额增长30.2%,均持续实现“两位数、三字头”增长,实现主要指标在全省位次前移。
“新闻界的朋友们,赣南是人民共和国新闻事业的初始地,从这个意义上说,赣南就是新闻工作者的家!诚恳邀请各位常回家看看,到赣南采访、指导!赣南918万人民欢迎你们!”回答完提问后,史文清向新闻界的朋友们发出热情的邀请。(特派记者许军 谢满生 温居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