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湖北省长江日报消息 (记者杨菁 吴昊 实习生岳源 胡筱桅 通讯员申济丰 董义忠)近5年来,武汉的猪肉价格就如同坐上“过山车”——大涨后大跌,大跌后又大涨。眼下,猪肉价格上升到历史高位,牵动市民神经,而顺着这个“怪圈”,猪肉价格恐怕难逃大跌命运,再次伤农、伤企。
这辆“过山车”何时能够停开?昨日,专家分析,坚持一定规模化养殖才能“断根”,眼下,要为低收入市民提供保障。
昨日,在武汉一些大型超市内,白条猪肉价格多在14元/斤以上,分割肉的价格多在20元/斤以上,着实不算低。
数据显示,2004年以来,我国猪肉价格大约经历了8次较大幅度的涨价。同时,“大涨之后必大跌、大跌之后必大涨”。
有专家调查,过去,猪肉价格每隔3年左右就完成一个从大涨到大跌的周期,“一年赚,一年平,一年亏”。如今,这个周期已缩短到2-3年,最短到1年。
2006年肉价大跌,2007年却暴涨,2008年涨跌互现,2009年萧条不振,2010年起快速反弹,如今重又飙升。
最新一轮猪价上涨,始于2010年5月,目前猪肉的价格和当时相比,涨幅在70%左右。
专家分析,这种暴涨暴跌,为市场现象的正常反应,没有游资炒作的成分。因为猪是活物,不方便储藏,而且养殖范围散布全国,很难控制。
生猪养殖陷入“蛛网”
到底是什么导致猪肉暴涨暴跌?
中国生猪预警网的首席分析师冯永辉认为,“蛛网效应”在国内农产品中体现得特别明显,生猪养殖也是如此。
“蛛网效应”,一种价格波动的经济理论:当供求决定价格,价格引导生产时,经济中就会出现这种周期性波动。
2006年上半年,猪肉价格偏低,农民亏损,2007年猪病较多,对生产造成重创,很多农民退出养殖,2007-2008年猪价就明显上涨。
上涨后,农民又开始集中养殖,到2009年,市场自然就萧条。去年上半年,养殖亏损和猪病,一直持续到今年春节前后,一些人又退出不养。加上,饲料、人工等成本上涨迅速,就导致眼下的高位猪价。
“过山车”啥时候能停?
猪价“过山车”就停不下来吗?昨日,市畜牧局副局长高长明解释,“如果改变分散养殖的生产方式,发展规模化养殖,猪价会逐步趋稳。”
他举例,武汉的集约化养殖走在全省前列,90%以上养殖户养猪超百头,52%以上超万头。我市规模养殖在本轮猪价大涨中,生产保持平稳态势,目前,存栏量增加8%左右,出栏量增加6%左右。
可惜,根据市农业局资料,我市生产生猪以外销为主。本地市场生猪约有1/3为本地规模化生产,1/3来自外地,主要是河南地区,1/3是周边农户自养自吃。
而在全国范围内,生猪养殖正处于从分散向集约化过渡阶段,仍有相当数量生猪为分散养殖,生产较为盲目,产量波动极大。
因此,短时间内,武汉市场的猪价受周边“气流”影响,还得坐“过山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