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小强 特约记者赖於艳 记者黄树青
“大家再加把劲,加快进度,争取抢在下一轮暴雨来袭前将临时河堤修好……”6月23日,端午节,天空下着小雨。在石城县木兰乡木兰村至小琴村的河段上,传来一阵阵呐喊声,20多名党员干部正抡锄挥锹,挖土打桩,抢筑6月10日被洪水冲毁的临时防洪堤。大家干得热火朝天,脸上的汗水伴着雨水一滴滴往下掉,似乎忘记了劳累……
这,仅仅是该县党员干部在洪水中奋战的一个镜头。在抗洪救灾的关键时刻,石城县委、县政府及时部署、全面动员,党员干部坚定信心、迎接挑战,党旗始终在抗洪救灾的一线飘扬,谱写了一曲曲壮丽凯歌。
齐心协力,
构筑抗洪救灾坚强堡垒
“木兰乡小琴村河水漫过河堤,丰山乡水库泄洪道过水,小松镇丹溪村被淹……”6月9日至11日,石城县遭遇特大强降雨。6月9日4时至7时,木兰、高田、丰山、小松四个乡镇3小时平均降雨量152毫米,其中木兰站达194毫米。6月10日17时至11日零时,全县49个监测站超过100毫米的有21个,其中木兰站达184毫米,琴江河洪峰超警戒水位0.83米。一时间,山洪暴发,河水暴涨,致使全县9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达70947人,直接经济损失10314万元。
危急时刻,石城县委、县政府和各级党组织吹响了抗洪救灾攻坚战的号角。6月11日零时,该县召集县四套班子领导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召开紧急会议,对抗洪救灾工作作出部署,启动防洪应急预案,要求实现“零伤亡”目标,并严明抗洪救灾纪律,要求思想不放松、工作不懈怠、物资不断供、人员不脱岗,坚决打赢抗洪救灾战役。
灾情就是命令。按照部署,该县实行分区分片分块负责制,四套班子领导冒雨分赴抗洪一线,牵头实施责任范围内的抗洪救灾工作;气象、水文、水利等部门加强雨情、水情、汛情研判力度,对超警戒线的水库、山塘实行24小时监测,及时掌握动态,并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发布预报信息;驻村的“三送”干部服从乡镇安排,加入抗洪救灾应急队,日夜坚守在抗洪救灾一线,对危房户和被淹户进行转移安置,做到洪水不退、淤泥不除、防疫不完、排查不全绝不离开。
科学部署增动力,坚强堡垒强信心。石城县广大党员干部犹如一面面鲜艳的旗帜,在抗洪救灾一线飘扬。
冲锋在前,
危急关头显身手
洪水,汹涌澎湃,扑不灭党员干部抗洪救灾的熊熊斗志;洪水,惊涛骇浪,挡不住党员干部亲民为民的坚定决心。6月10日晚上11时多,暴雨突袭横江镇,溪流暴涨,一些住在低洼地带的群众来不及撤离,被困在自家屋中。11日1时多,横江镇泮别村溪川小组罗水寿一家四口被困在二楼,楼下积水已经1米多深,驻当地的“三送”干部及村里的党员干部冒着倾盆大雨,凭借微弱的手电光,用竹排将罗水寿一家人从洪水中救了出来。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6月10日深夜,小松镇许坊村遭受大暴雨,村党支部书记许名高连夜深入村组巡查险情,发现桐木公路江源段出现路基掏空,路面下沉,万一有车辆通过,后果不堪设想。许名高来不及多想,立即搭起一个简易的阻拦架,冒雨坚持在路上指挥交通直到天亮。6月11日,暴雨袭击高田镇,为了真实了解镇里龙迹山塘的情况,正在医院看病的镇党委组织委员刘世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查看险情,当他发现山塘有3处渗水时,立即带头扛沙袋封堵渗漏点……
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在石城广袤农村,党员干部就像一面旗帜,为了给受灾群众给予最及时的救助,与灾民进行“一对一”救灾安置,通过设置临时安置点、发放临时生活补助资金、设立临时医疗点等措施,确保灾民有地方住、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病及时医,受到了群众的交口称赞。据统计,在6·10特大洪灾中,该县共转移群众2761人,发放临时生活补助资金10.75万元,发放食用油755桶、大米4650袋、棉被231床。
党旗飘扬,
为灾区群众播撒新希望
“有党委、政府的政策救助,有党员干部的热心帮扶,我们一定能尽快重建家园,恢复生产。”日前,小松镇丹溪村受灾户许美华看着前来帮忙清理房屋的党员干部,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在6月10日这场大雨中,丹溪村平均进水深度超过一米,60多户人受灾、100多间房屋倒塌,1000多亩农田受损,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伤痛。许美华家中的房屋倒塌,2000多公斤稻谷被埋在泥土中。正当许美华万分悲伤的时候,县、镇“三送”干部将他一家人安置到亲戚家居住,并及时送上慰问金和油、米等生活物资。近日,按照县里的安排,县、镇“三送”干部又马上召集村里的倒房户开会征集建房意见,让许美华等受灾群众充分感受到了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群众利益无小事,尤其是在大灾面前,转移安置好灾民、帮助群众恢复生产生活十分重要。6月11日,刚刚经过昼夜奋战的党员干部,面对受灾地区的一片狼藉,顾不上调养,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又立即投入新的战斗——帮助群众恢复生产生活,重建美好家园。6月9日4时至7时,木兰乡小琴村降雨量达194毫米,近2000亩农作物被淹,群众损失巨大。洪水退去后,党员干部立即带领群众为农田开沟排水、清理淤泥,指导群众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防治,并请来农林专家,教受灾群众改种农作物。小琴村外付排小组的邓辉在党员干部的指导和帮扶下,在被淹的2亩烟田里种上了甜玉米。
灾难是块试金石。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强降雨中,石城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经受住了考验,确保了群众的生命安全,让群众的财产损失降到了最低,将飘扬的党旗永远留在了人民的心中。目前,该县43处中断公路得到临时接通,2000多公顷受灾农田改种上了玉米、蔬菜等作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