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事到这里就说完了,而我之所以在现在非常忙的时候把我还并不成功的创业故事写出来,是想告诉那些不清楚人生发展方向的学弟学妹们,特别是那些正在跟着我一起办创业大赛但还不是特别明白创业的意义的朋友们: (1) 伯克利是个创新创业的地方,在这里不创个什么,不仅浪费了这里的资源,也注定了平庸。 过去,我们的科学家曾经主导曼哈顿计划,率先研制出原子弹,让正在侵略中国的日本被迫投降,拯救世界于水火。今天,伯克利科学家正在利用细菌解决世界的能源问题,再次拯救世界于水火。 "Based on the NRC’s statistical analysis [in 2010], 48 of UC Berkeley’s 52 ranked Ph.D. programs placed within a range that included the top 10, compared to 46 of 52 programs for Harvard University, which came in second, and 40 of 59 programs for UCLA, in third place." 也就是说,只要你感兴趣的学科在伯克利是有博士学位的,这个部门的硬件和软件,教授和研究生都是全美最顶尖的。这些人和资源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也证明了我一直深信不疑的那句话: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Berkeley's resources are unparalelled in the world. 说到这里,很多伯克利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现实跟我说的好像有很大的距离。伯克利课大人多,教育体验差。在常春藤学生面前说自己是伯克利的学生,别人也未必看得起你。 没错,伯克利不是一个最理想的接受知识获得本科文凭的地方。伯克利虽然有非常庞大的一流资源,但伯克利是公立学校,必须招很多学生进来,这样就大大减少了人均资源。说教育质量可能还不如不用考的社区大学,社区大学小班教学,每个学生得到更多教授的关心。而很多本科生可能都遇到过比较挫的同学,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那个比较挫的同学和伯克利本科并不是很难进的事实估计会影响别人对你的评价,如果”伯克利“是你脸上最大的商标。 伯克利像中国,资源多,人口多,平台广,上有尖端的科学家和企业家,下有眼睁睁的贫穷和脑残。斯坦福像日本,应用科技领先,人均资源优越,跟“中国”经常对骂,偶尔打架。哈佛像美国,总资源绝对第一,光是那张哈佛文凭就跟美国护照一样值钱,是走遍世界的通行证。布朗啊,莱斯啊,达特矛斯啊就有点像欧洲的小国家了,比如比利时、荷兰、和奥地利,环境优雅,人口素质高,但市场规模受国界和文化的限制,难以产生具有世界领导力的新一代创业巨人。 在评价大学的时候,资源说到底不是GDP,而是知识的产量,比如在权威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和专利的数量等等。以这个做评价标准的最权威排名是上海交大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哈佛第一,伯克利第二,斯坦福第三,布朗65,莱斯99,达特矛斯101-150之间。跟我刚刚那个大学和国家的类比有些不谋而合。 但是呢,就算是美国也不是每个人都有钱,街头讨饭的抢劫的照样有。二八原则一样适用。80%的人只拥有15%的总资产,而最富有的1%占据35%的财富。而在哈佛,能整合资源创业的人也只是少数,大部分人都在包装自己打入投行和咨询。 总之,如果你出生在中国的中产阶级家庭或者你是个伯克利学生,你应该感到无比的幸运,因为你的舞台很大很大,生活充满了精彩绝伦的可能。而你如果失败,沦为被人瞧不起的食物链底层生物,那是你自己的错,不要抱怨你没有生在美国或者没有考进哈佛,因为就算你是美国人或者哈佛人,你照样会被人踩在脚下。做沈南鹏还是做投行民工,做柳传志还是做IT民工,做王石还是做建筑民工。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为了卓越的成就,为了个人的荣誉,be an entrepreneur! 未必是创造一个公司,也许是组建一个非盈利团队,创造一些知识。总之,创造属于你自己的东西。站在巨人的肩膀,整合牛人的资源,去更勇敢地攀登。让你自己的创造成为你脸上最大的商标,让“伯克利”相形见绌,让你觉得退学也无所谓,因为你已经可以向世界证明自己的价值,而不需要一纸文凭去跟那个很挫的隔壁班同学一起站队。 (2)就算你自己不创业,你起码应该学会识别什么创业靠谱,什么创业不靠谱。因为你受教育最终是为了给今后的事业打基础,说得再近视一些,为了找个好的工作。 什么是好的工作呢? 做Facebook的第10个员工,还是微软的第20000个员工? 如果你对公司股票和期权有一点点概念的话,这个马后炮的问题就很容易回答了。 Facebook现在的价值是825亿美元,上市之后冲破1000亿美元的可能性很大,你如果是第10个员工,算你只有0.1%的股票,上市之后也可以套现1亿美元了。微软虽然现在价值2220亿美元,但这是个10年来市值跌了好几百亿美元的公司,给你股票和期权你都不一定要,你也就是拿着每年5万-15万美元的薪水加上一些无聊的医保,生活最高的期待无非是花几年的薪水买一辆几个月后就过时的跑车。 Facebook在招第10个员工的时候估计还没从美国东岸的几个学校拓展开来。你怎么在那个时候就知道它将先改变、后统治世界人民的社交生活?这就需要创业者的眼光和知识了。虽然Facebook这种公司是史无前例的,但作为伯克利的学生,我们身边每年都有公司以几百万,几千万美元的价格卖给ebay, google,microsoft,apple等等。看准一个机会,成为这样一个公司的第5位或第10位员工,生活就刺激了。 不仅仅是公司卖掉或者上市后带来的可观收入,更重要的是与一个小团队为同一个目标共同奋进的快感。在大公司里,难免会出现同事间的勾心斗角,大家都想升职嘛。在小公司就那么几个人,升个鸟毛职。而由于公司小,事务处理方式更灵活,每个人做的事情更广,得到的锻炼更多,而不像大公司每个人做的事情非常单一。 去知名大公司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在脸上盖一个商标证明自己经过了大公司的筛选,是百里挑一的人才。 这样的商标就如学历一样在这个社会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当我知道未婚妻被微软亚洲研究院录用时,我也很为她开心。 只不过,创业在哥看来,是实现自由的最佳路径,虽然仅次于浪迹天涯,无家可归。 创业就像学飞。你不仅要believe you can fly,还要像哥一样买到飞行学校的groupon。其实创业离我们很近,就像学开飞机也不是那么遥远一样。 话说有人想跟哥一起学开飞机吗?
这篇日志是两个月前写的。在过去的两个月,我有幸做成了四件事情: (1)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创业社区EFactor的中国区总经理;(2)得到了在硅谷天使创投兼职工作的机会;(3)促成了EFactor与北京缘分汇孵化器的合作;(4)成功举办了第一届Made for China创业大赛。 作者简介:宁湖,广西桂林人,初中毕业后来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后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