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会昌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5|回复: 0

邻里关系成“熟悉的陌生人” 八成受访者无邻居电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18 08:3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远亲不如近邻”是从古至今中国邻里之间融洽相处的见证。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人的居住场所也变成了一栋栋的单元楼,邻里间距离虽然更近了,可是联系却更少了。8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了赣州市赣州公园、南门文化广场、黄金广场等地,随机对30多名路人进行了采访。80%的受访者表示没有邻居的电话,50%的市民表示他们平时很少和邻居交谈,甚至不知道自己的邻居是谁。

生活节奏加快,互助需求减弱

“邻居的电话?我没有。”在南门文化广场内,许多市民面对记者的提问,都纷纷摇头表示自己不知道邻居的电话。

“我没有邻居家的电话,平时我们之间也很少串门,不要说电话,连他们叫什么我也不知道。”在赣州公园,市民王女士对记者说,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白天上班,晚上回到家以后又要忙其他的事情,所以,根本没有时间和邻居坐在一起交流,甚至连对方的姓名都不知道。

躲进封闭小楼 邻里关系“退化”

在赣州公园内,一群老人正聚在一起谈笑风生。对于这个话题,一名曾姓老人对记者说,像他这个年纪的,很多认识的人不是搬走了,就是已经去世了。而现在住的单元房,楼层太高,他根本没有精力上下楼去串门。另外一名老人说:“现在,邻里之间的关系不像以前那么亲密了,基本上家家都装上了防盗门,一回到家,每家都是紧闭房门,邻里之间聚在一起的时间根本就没有,所以,我更喜欢到赣州公园等一些公共场所寻找玩伴。”

居民社区齐努力 共建和谐邻里情

对于这一现象,赣南师院教师、社会学博士郑庆杰对记者说,邻里关系,是一种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可是,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变迁的加速,邻里之间的关系渐行渐远,而“邻里文化”也已经成了大部分人心中的一种文化记忆。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依靠基层社区多组织一些加强邻里之间关系的活动。同时,社区成员之间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成立各种兴趣小组,通过共同的话题和爱好加深邻里之间的了解,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联谊加强联系,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记者廖祥云 实习生汪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