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峰
便秘是小儿科常见疾病,约占小儿消化门诊病患的10%到25%,其中有90%是找不到明确病因的特发性便秘。
特发性便秘的病因可能与饮食、排便习惯(包括过早的给予成人蹲位进行排便)、心理因素、遗传因素、食物过敏、泌尿系感染有关系。近年来又报道性虐待可能与便秘发生有关。如有以上因素存在,孩子每周排便小于3次,排便有疼痛感时就应该去医院就诊,进行bleijenberg评测确定是否存在有特发性便秘。
特发性便秘的康复主要还是依靠家庭的饮食调整和对孩子排便习惯的训练为主。鼓励孩子多进食富含纤维素和具有缓泻作用的食物,是一种最为简单实用的方法。也可使用合成纤维,如欧车前、通泰胶囊等。
便秘患儿会存在胃结肠反射障碍,因此进行排便训练非常重要。方法是每日三餐后即训练排便,让患儿坐在便盆上,同时可以想象粪便在肠管内移动,直至排出,每次训练20分钟。
如果家庭康复长期无效,就应该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和生物反馈治疗,以免造成并发症的产生。
影响便秘康复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发现,经过正规治疗,治愈的可能性是70%,而100%的患儿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张峰,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神经康复科负责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