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会昌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73|回复: 0

何金生的10年公益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8 18: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庭燕 杨春   

    10年前,为给村里筹建一条水泥路,他倾尽积蓄。10年间,他累计捐资10万多元,参加了无数个义工活动,成为当地群众心中亲切的“雷锋哥”。在他的影响下,1000多名“红马甲”组成了南康市义工联合会,用爱心演绎着一个又一个平凡却感人的故事。

    他就是南康市首届道德模范,南康市义工联合会会长何金生。出生在南康市龙华乡普通农民家庭的他,曾和许多农民一样,守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今,他每天穿着一件鲜红的义工工作服,戴着一顶鸭舌帽,骑着一辆自行车活跃在南康的大街小巷、田野山村,为贫困家庭送去温暖,为孤寡老人带去快乐。

    何金生出生在慈善之家,祖辈在祖屋上高挂“为善多福”匾额,以此来激励后辈多做善事。何金生继承了祖辈的遗志,从小学开始就喜欢学雷锋做好事。高中毕业后,他跟着父亲从事打捞河沙的工作,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何金生有了第一笔积蓄。看到村里那条泥泞难行的小路,何金生萌生了要为村里修水泥路的想法。在当时,这是村民做梦都不敢想的事。为了拓宽路基,他挨家挨户地跑,遇上对“腾地”有想法的村民,他就用自己的良田去换。道路施工了,何金生出资托人运送水泥,无偿提供沙石,还带上妻子、父母去工地上帮忙。村民看到后非常感动,也纷纷出资出力。路很快就修好了。

    “帮助别人就是快乐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虽然有限,但是星星之火可燎原。”这是何金生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10年,为了开展慈善活动,何金生辞去了工作,开始了南康市义工联合会的艰难创办之路。为了省钱创办义工联合会,他把摩托车换成了自行车;为了方便组织活动,他把家“搬”到了城里,一张当床睡的纸箱子、一台旧电脑、一个老式的煤炉灶就是他的全部家当;为了找人募捐,他就跑烂了几双运动鞋。就这样,在他的努力下,2010年7月,南康市义工联合会正式揭牌成立了。

    当笔者问何金生是什么力量支持他一路走来时,他笑着告诉笔者,力量源于生活中每一个平凡的感动。南康市太窝乡学生袁东方,因母亲残疾,父亲体弱多病,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异常艰辛。得知情况后,何金生便与义工张常中把袁东方接到自己身边,每天安排时间辅导他学习,还掏钱给他买衣服、文具等。去年中秋节,年仅11岁的袁东方从老家走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到南康市区,给何金生送来自家种的柚子。“看着这满篓筐的柚子和袁东方弱不禁风的肩膀,我觉得自己做一辈子的义工也值了。”何金生说。

    如今,在何金生的影响下,南康市义工联合会已经发展成为拥有1000多名爱心人士的大家庭,他们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用爱感染千千万万的市民,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爱心风景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