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会昌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4|回复: 0

赣州市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奏响安居乐业旋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8 08: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何雷瑜  记者郭远   

    一千多年前,杜甫曾发出感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时至今日,让贫寒之士都居有其所这个看起来遥不可及的梦想,在我市正逐步成为现实。从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建设到棚户区、农村危房改造,广厦千万间,已经在赣州的大地上屹立起来,成为民生工程中一颗熠熠发光的明珠。

    为破解困难群众“住房难”,我市按照“大保障、全覆盖”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举措,通过多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初步构建起了以廉租房实物配租为主,廉租补贴、经济适用房、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公共租赁房、廉租店铺、普通商品房等多种形式为补充,独具特色的住房保障制度体系,创造了享誉全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赣州模式”,使广大群众安居乐业。“居有其所”的愿景在赣州逐一得到实现。

    1保障性住房 圆中低收入家庭“安居梦”

    “要不是政府建造的廉租房,像我这样的残疾人,一辈子都不敢想能住进这样的好房子,我们真心感谢党、感谢政府。”赣州中心城区市民郭赣英自幼患小儿麻痹症无法行走,十多年前丈夫下岗后,一家三口生活拮据,一直租住在城郊接合部两间不足20平方米的旧房屋里,每月还需缴交200多元的租金。郭赣英一家搬入首期渡口路廉租房小区后,两室一厅62平方米的房子,不仅住得宽敞明亮,而且每月的租金比原来的住房租金便宜了很多。目前,全市已有9000多户像郭赣英这样的贫困家庭享受了廉租房的阳光。

    安居乐业,是人民群众的重要需求。建设一座宜居宜业的城市,是广大市民之所盼,城市发展之所需。

    记者从市房管局了解到,截至2010年底,全市开工建设廉租房159.12万平方米,建成并摇号分配45.54万平方米、9117套,建设经济适用房53.76万平方米、6335套,累计发放廉租补贴1.8万户、4800余万元,争取国家、省保障性住房专项补助资金近8亿元。通过这些保障方式,赣州市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5平方米以下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将得到住房保障,在这个城市拥有属于自己的家。

    今年,省政府下达给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指标为79402套(户)。结合我市实际,市委、市政府决定大幅度追加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城市棚户区改造建设任务,将目标任务增加到廉租房21150套、公共租赁房42000套、棚户区改造29060户。

    安居,才能乐业。乘着“十二五”的春风,我市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上势头不减。截至8月底,全市廉租房已开工15886套,开工率75.11%;公共租赁房现已开工37271套,开工率88.74%;经济适用房已开工2581套,开工率100.9%;省政府下达我市的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和城市棚户改造开工率均在8月底前达100%,我市自我加压任务也将争取于9月底全面开工。

    2棚户区改造 改善民生得民心

    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群众住房条件明显改善。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赣州中心城区棚户区(危旧房)房屋拥挤、年久失修,道路拥堵、排水不畅,周边嘈杂、安全隐患大,市民热切期盼这些现状能得到改善,这一情况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

    今年1月,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我市计划用3年的时间完成中心城区棚户区(危旧房)和城中村的综合改造(以下简称“棚改”),并将综合改造工作列为重点民生工程。

    走在赣州中心城区的小街巷,四处可见墙上张贴的通知、路旁悬挂的横幅,一个投资大、涉及人数多的中心城区棚户区(危旧房)和城中村综合改造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6月底,章江新区拆迁任务基本完成,水南镇长塘村、南桥村、腊长村、高楼村范围内14块城中村改造地块9586户、227.5万平方米房屋拆迁协议已签订,占全区综合改造拆迁任务的32%;7月10日以来,章贡区解放街道藕塘里地块、东外街道水泵厂地块及南外街道IV-F-13等地块潮泥湾区域的房屋征收工作相继启动;目前,章贡区东外街道水泵厂地块已签订企业(单位)自管公房房屋搬迁协议80多户,征收搬迁任务完成98%。此外,返迁安置房建设按照“就地就近相对集中安置”的原则正在抓紧实施。

    记者在位于东郊路的东方胜境小区看到,小区内楼房林立,设施齐全,居民们在公共绿地间惬意地休憩、玩耍。谁曾想,这里曾是全市最大的棚户区之一,成片成片都是些年久失修的老式平房。签下搬迁协议的水泵厂地块棚改户熊建伟道出了许多棚改户的心声:“一辈子没住过好房子,多年来,我做梦都想住上新房子,没想到现在有机会住上了,我们赶上好时候了!”

    我市对棚户区(危旧房)实行统一规划、集中连片改造,坚持实行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把对拆迁户的安置补偿工作放在第一位。在棚改过程中,我市始终坚持做到“六个结合”,即结合工矿企业棚户区进行改造、结合城市拓展进行改造、结合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改造、结合城镇化建设进行改造、结合农贸市场进行改造、结合保障性住房建设进行改造,有效地解决了改造地块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切实改善了居住环境,加快了城市发展进程。截至目前,全市棚户区改造已签订拆迁协议16817户、281.77万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区先后完成了对建国路、八境路、中山路、濂溪路、东郊路西侧、赣江路西侧、滨江四期等地段的改造,使赣州城市建设品位迅速提升。

    3便民利民惠民 奏响安居乐业旋律

    近日,家住赣州市“章江南苑”保障性住房小区的刘先生骑着新购置的电动三轮车,挥汗如雨地卸下车上的水果、蔬菜,却丝毫不觉得劳苦。提起现在的生活,刘先生很满足:“以前,我家3口人挤在不到30平方米的出租屋里,现在却能住在6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而且小区环境优美,和商品房小区不相上下。今年2月,我还通过摇号获得了一间廉租商铺。有了房子,有了店铺能做小买卖,这日子真是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

    我市在保障性住房的选址及户型设计上,始终做到便民、利民、惠民。规划选址均选择在市区繁华、交通便利地段,并实行分区域布点连片集中建设,既方便生活、就业和子女上学,又便于推行集中式小区物业管理。

    我市在保障性住房的分配上始终做到“三公开”,即公开分配的范围和条件、公开分配的房源和户型、公开分配受理的程序和过程,严格“三级审核、三榜公示”程序,通过电视直播、公开摇号确定中签户。

    在后期保障性住房尤其是廉租房住户的管理上,始终把教育、服务、管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召开入住动员大会,进行分配入住前教育、相关系列讲座、开展文娱活动等形式,夯实管理基础。每个廉租房小区内还设立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站、警务室、房管站,建立了维权维稳服务站、健康医疗服务站、扶贫帮困服务站、文化服务站等服务机构。同时,跟进基层组织建设,依托党组织,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廉租房小区内创设“爱心服务社”,通过“爱心超市”、活动中心、和谐创业社等有效载体,帮助小区生活困难群众就业创业,让社会爱心源源不断地流入承租户的心坎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