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昌祯 记者廖福玲
这是一群生活在兴国县边远乡村的孩子们:有的利用这个暑假去工地上捡砖块挣学费,一块砖一角钱;有的从不告诉父母上大学需要多少学费,也从不问父母要钱,因为他们不想增加父母的精神压力;有的虽然父亲早逝、母亲改嫁,自己随奶奶到伯伯叔叔家“轮吃”,但他说自己除了父爱,什么都不缺……
可要开学了,学费这个难题就摆在他们的面前。
这是一群生活在兴国县城的年轻人:有稳重斯文的公职人员,有衣着时尚的小老板,有热情友好的白领……因为爱心QQ群,他们走在了一起。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举动,他们只想利用这个暑假里的周末,寻贫困家庭,访贫困学子,用手中的相机拍下照片,把自己的切身感受变成文字,发到网站、QQ、微博上,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些贫困的孩子们。
于是,这群年轻人与这群孩子相遇了。
走,
去寻访贫困的孩子
8月6日,由兴国爱心QQ群群主陈三观带队的“走进山区,爱心寻访”群友团进入了第四站——距兴国县城38公里的樟木乡。
走进樟木乡牛岭村刘祚生的家中,很让人吃惊。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家呢?从正门进去,让人感觉不到已经进了家门,因为根本就没有开或关的大门。整个客厅很大,显得很空,因为没有什么家具摆设,不过墙上贴的几张奖状倒是引人注目,这是家中老二刘水金获得的奖状。
这是一个七口之家,双目失明的祖母,父亲刘祚生在福建务工,母亲精神有点异常,家中四个孩子,三男一女,最大的13岁,最小的只有3岁。
刘丽萍是家中的老三,长得清秀;老四刘冬林3岁,但看着他,群友们都觉得心疼,由于营养不良,他看起来像个周岁的孩子。一位群友掏出打算在路上“充饥”的花卷给孩子们,他们吃得津津有味。
事实上,刘祚生一家现在居住的是亲戚的旧房子,他家原来的住房已倒塌。刘祚生家办了低保,每个月240元,平均一天8元钱。刘祚生的妻子说,丈夫已经很久没往家里寄钱了。
出了刘祚生的家,大家都默默地走着。
离开牛岭村,寻访车队来到肖南村,见到了乐观的陈顺佑。陈顺佑是该县将军中学今年的应届毕业生,以526分的成绩被湖南工业大学录取。
“除了父爱,我并不觉得缺什么。”这是陈顺佑留给群友们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句话。谁曾想,这个如此阳光的男孩有着怎样坎坷的经历呢?
在陈顺佑两岁的时候,父亲因病过世,母亲随后改嫁。他便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在爷爷过世后,他随奶奶到伯伯叔叔家“轮吃”。所谓“轮吃”,就是每月轮流到伯伯叔叔家吃住。
听,
群友眼中的孩子们
在农村长大的群友李苑,因为小时候学校离家有15公里,他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住校,到了周末要走一个半小时才能回家,所以他对农村孩子的贫苦感同身受,但是在寻访的第二站——东村乡,当他看到陈圣贤一家的时候,他还是震惊了。
“我还没见过这么穷的家,走进去后,你会发现地板是没有水泥的,就是土,很黑,地上还有水渗出来,一不小心会打滑。”李苑说。
回想起这些,李苑还是觉得不可思议,但是更让他觉得心痛的还是家中的孩子们孤僻的性格。家里有三个女孩一个男孩,最大的16岁,最小的满周岁。“这些孩子,每个人性格都很孤僻,都不愿意跟我们交流。老大16岁了,但你想跟她说话,她总是走开,躲在角落里。”
不过,让群友们欣慰的是,在他们的走访中,发现了不少自信和自强的贫困孩子。
吴兴国今年22岁,是南昌大学大二的学生。“因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于父母的种田、养猪和打零工。所以,小吴从不告诉父母需要多少学费,也从不问父母要钱,不想增加父母的压力。”群友温林林告诉记者。
就读于兴莲乡兴莲中学初二的赵祥耀同样自立自强。他家中有奶奶,还有弟妹三个。因为家中无田,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做临时工的收入。为赚学费,他利用暑假跟随母亲去拾捡砖块,不过一块砖只有一角钱的收入。
“虽然家里贫穷,但是贫穷扼杀不了孩子们的理想。”群友杨菲感叹道。
良村镇厚村村的三年级学生张根兰,父母双亡,与奶奶叔叔一起生活。“我们还未进入她家的门,她就先行鞠躬并叫叔叔阿姨好,不像一些贫困孩子那样自卑与内向。张根兰说,她时常会想起自己的父母,她觉得自己过得很好,因为有大家的关心。她告诉我们,她的理想是,长大后做一名人民教师,不为别的,因为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杨菲说。
来,
让我们一起关爱贫困孩子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有爱心的人。”群主陈三观给记者讲述了一个爱心接力的故事。在爱心QQ群里,有一个被资助的孩子是个孤儿,家里非常困难。不过这个孩子很坚强,学习成绩很好,在班上基本能排到前三。“当看到这个孩子的时候,真的会让人掉眼泪。他的年龄跟他的个子,根本就不搭,很消瘦,严重的营养不良。”陈三观说。
陈三观带着两位群友一起到那个孩子的家里去,拍了一些照片回来,并把自己的所闻所感和照片一起发到QQ群里,没想到受到很多群友的关注。陈三观提议,给这个孩子提供每月150元的爱心接力,谁有能力谁就接下去。“这个爱心接力的帖子很受关注,很多群友在问,‘我接哪个月’。从今年4月开始,就不断有群友接力,5月、6月、7月……一直接下去,现在应该接到2014年了。还有一位群友,没有留下姓名,单独捐了2000元钱,说是准备给孩子上高中用。” 陈三观说。
也是受这次爱心接力的启发,陈三观和群友们商议,举行一个“走进山区,爱心寻访”的活动。“很多群友都是工薪阶层,所以我们只能尽自己的努力来帮助这些孩子。为了不让捐款成为大家的负担,我们在今年8月27日举办了一场爱心助学晚会,募集爱心善款40818.8元,这批善款将送到58名贫困学生手中,作为他们的学费或生活费。”
有的群友感叹道:一次帮助解决不了长久的问题,孩子们的将来怎么办?不过,群友胡杨华说:“爱心是可贵的,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要大家一起行动起来,相信我们能做到的不仅仅是改善一个家庭的现有生活水平,改变的还有生活在这些家庭中的孩子们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