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温居林
看台
文化创意产业是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将其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努力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水平,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如今,赣州文化创意产业悄然上路。据统计,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主营收入约95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约29亿元,同比增长19%,增速高于GDP与部分新兴产业,其背后离不开文化创意产业的贡献。
1 夯实基础
助力文化创意发展
最早进入赣州人们视野的文化创意产业是成立于2008年的赣州创意大厦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可以说,经过近几年发展,我市文化创意产业步入了初级阶段,发展势头较好,但存在发展总量偏小、品牌偏少、链条较短等问题。
俗话说,九层之塔起于垒土。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培育一批投资亿元以上的文化产业龙头项目,为文化创意产业夯实了坚定的基础:
——赣州印刷产业园区以打造赣粤闽湘四省区域性的超百亿元产值印刷产业基地为目标,规划建设总占地3平方公里至5平方公里。目前,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第一期工程已经竣工,成功引进优利玛、华利等8家大型印刷包装企业;第二期工程也已启动,引进7家企业,新增投资达11.5亿元。
——赣州休闲娱乐城集约式发展休闲娱乐产业,项目总投资2亿余元,被列为“江西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
——赣州应急广播项目目前已经通过广电总局组织的专家技术论证,已经获得了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标准科研立项和项目立项。
——赣州华亿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1亿余元,致力于“数字赣州”网络建设。现已研发了两个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级网络文化科技成果,并已通过专家组鉴定。
——目前,赣州东宏锡制品公司、赣州五龙风情园、宁都飞天工艺品公司即将成为江西省第三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另外,我市还积极借助深圳文博会、厦门文博会等各类平台,加强文化产业招商,吸纳社会资本,加大赣州文化产业投资建设,调动了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近两年,深圳文博会文化招商项目超过40个,签约资金上百亿元。赣州几所高等院校也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相对稳定的人力资源基础。
2 产业融合
开启广阔空间
走进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游客可以欣赏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重现的“苏区干部好作风”“莲塘战斗”等情景,以往“橱窗+镜框”的封闭式展览变为集展板、模型、图表、雕塑、立体电影为一体的多种形式教育。
近年来,我市通过发展红色文化创意产业,依托历史、人文、旅游资源,让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联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我市结构调整与优化增添新动力。据统计,去年赣州红色旅游人数超过400万人次。
瑞金是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富矿”。该市把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规划编制了《瑞金市红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项目书》,成立红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担保公司,打造了大型音乐报告剧《八子参军》、苏区经典历史情景再现、共和国摇篮雕塑园等20多个红色文化创意产业项目。
今年3月12日,市重点扶持的创意文化产业赣州米兰文化发展公司揭幕开业,标志着赣州文化创意产业和婚庆行业的成功联姻;兴国县引进原籍兴国的河北客商曾先生,回乡注册江西三僚景区开发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3.7亿元开发兴国三僚景区,目前,景区建设已经基本成型;石城县有200多人从事文化创意产业。
业内人士分析说,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它是经济、文化、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较强的渗透性和辐射力,为发展新兴产业及其关联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文化创意产业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辐射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在赣州,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优化了赣州红色旅游资源,加快了旅游业的发展。相信随着与科技、金融、制造等要素融合,赣州文化创意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春天。
3 制订政策
扶持产业发展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离不开政策的扶持。
在《赣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里,特别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工程。在未来5年内,将推进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创新示范区或基地建设,打造赣州民间工艺创意基地、赣州市印刷产业基地、赣州市动漫产业基地等,利用赣南纺织厂旧厂房兴办文化创意产业区。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动漫科技产业园、文化创意装修职业学院。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文化创意产业重要的产品原创基地、企业孵化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国内外文化创意和服务外包转移的重要承载地。
我市还制订出台和落实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扶持。制订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实施意见》《赣州市投资“旅游+文化”设施项目贷款财政贴息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与此同时,我市还制订其他相关措施,做好服务工作。例如:扶持赣州红色动漫公司加快创意动漫产业基地建设,协助其申报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目前,争取了13亩土地用以创意动漫产业基地建设。该公司也已经开始了首部产业动漫作品《脐橙历险记》的创作生产。此外,还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对影院安装2K和1.3K数字放映设备执行有关补贴政策的通知》《赣州市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实施意见》等有关政策文件精神,帮助企业获得相关政策支持。
赣州文化创意产业悄然上路。随着其发展基础的不断巩固,融合力的不断延伸,政策扶持的不断完善,必将成为一种高风险、高附加值、资源节约的生态型产业,也将成为赣州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新的亮点。
网民为赣州文化产业
发展提创意
建设“人文赣州”助推跨越发展
●创意概要:赣州作为赣粤闽湘边际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名副其实的珠三角“后花园”。伴随社会发展的历史足迹,赣州的地域性文化,如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宋城文化、山水文化、休闲文化等也在城市的一砖一瓦中得以传承,并在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开始了与多元文化的迅速接轨和融合。因为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递增,所以赣州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将成为赣州吸引人气和助推发展的重要“磁极”,打造文化优势产业集群,建设“人文赣州”正当其时,正合其利。
网友“我爱金三顺”:近来赣州文化产业发展动作很多,比如在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签约文化产业项目16个,签约资金达86.88亿元;搭建文化企业与金融机构的银企对接机制等,可谓好戏连台。赣州文化底蕴雄厚,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建设“人文赣州”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通力合作,需要有一个总的“操盘手”,我看好赣州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网友“啊哦”:现在赣州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建设日益现代化,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在这个时候提出加快人文建设,我认为是很合适也很必要的。赣州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红色古都、客家摇篮、江南宋城……我们应该深入探究并充分利用这些珍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旅游、教育等的依托,助推赣州加快发展、转型发展。
创意名称:
建设文化艺术商品市场
●创意概要:文化产业要的就是特色和稀缺,赣州资源丰富,极富发展潜力,可依托独特优势资源,注入红、宋、客文化元素,打造城市特色旅游文化产品名片,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议以全新的理念建设赣州市文化艺术商品市场(七里古窑瓷、文化影视城、赏石、花卉、茶叶、玉雕、根雕、竹雕、古玩、字画等),通过建设专业市场,以文化艺术商品为载体,引领市民新生活,创造城市消费、旅游消费以文化艺术品为主的格局,让赣州的文脉得以延续和壮大。
IP地址为115.148.116.x的网友:大项目的带动力不言而喻,无论从短期,还是中长期来看,只要项目上马,势必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项目的前期规划非常重要。
网友“6636”:文化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任重道远。建设文化名城,先建文化艺术商品市场也是一个不错的选项。由有关部门牵头,项目获得土地和资金支持的难度不大,但最主要的节点在于民间力量的跟进,文化市场的繁荣最主要依靠的就是市场参与者和消费者的认可。
(中国赣州网)
阅读延伸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它主要具备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强融合性等特征。
“创意产业”(creativein dustries),又译为“创意工业”,或称“创意经济”。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人提出来的。1997年,英国将创意产业作为当前的重要产业加以重点政策支持,首相布莱尔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该文件将“创意产业”定义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并将创意产业的范围归纳为广告、建筑、手工艺品、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互动性娱乐软件、音乐、表演艺术、软件及电脑游戏、电视广播、电影与录像、出版、艺术品和文物交易等十三个行业门类。许多英语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随而从之,都提“创意产业”。世界其他国家(如东亚的日本、韩国),在提“文化产业”的同时,又提“创意产业”。近几年,“创意产业”一词在我国也较流行,并得到了一些地方政府的认同和支持。如《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对“创意产业”进行过界定:“创意产业又叫创造性产业、创意经济,是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运用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上海市创意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则将“创意产业”定义为:“以创新思想、技巧和先进技术等知识和智力密集型要素为核心,通过一系列创造活动,引起生产与消费环节的价值增值,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提供广泛就业机会的产业。”这一定义比英国人的要更具体、明确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