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会昌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8|回复: 0

赣州市“三送”活动助推城乡统筹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7 09: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罗旭炜 朱建华 记者张鑫敏   

    “去年还面朝黄土背朝天,今年我就当上小老板了。”近日,章贡区水东镇马祖岩村村民邓华玉指挥着工人将一捆捆虾尾菇装车销往沿海时,笑呵呵地说。

    三个月前,在“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以下简称“三送”)工作组的帮助下,该村依托离中心城区近,交通便利的优势,建成了2892平方米食用菌厂房。村里30多户农户“洗脚上岸”,做起了蘑菇小老板,彻底摆脱了靠天吃饭、靠天增收的生产方式。

    全市开展“三送”活动以来,2万多名下派干部按照市委统筹城乡发展的统一部署,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帮助当地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推进农业产业化,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探索有赣州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子,让全市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

    ●助推城乡互动,

    让村民过上市民生活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三送”活动中,全市下派干部带着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进理念,凭借熟悉城市、熟悉政策、拥有一定资源的优势,和当地干部一道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统筹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机制、途径等方面的问题,形成城乡互动、镇村联动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让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一样最大限度地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虽然不住在城里,但最近章贡区沙石镇楼梯村村民陈桂花却成了“上班族”。今年3月,在“三送”干部的牵线搭桥下,在外务工回来的陈桂花参加了区里的缝纫培训班。培训结束后,她便在镇上的制衣厂找到了工作,实现了“既能上班拿工资,又能照顾好家里”的愿望。

    在全市,像陈桂花一样过着城市生活的农民越来越多。

    近年来,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但城乡差距依然较大。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问题,很大程度上要靠城市带动。“三送”活动开展以来,全市下派干部力推赣州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想方设法做大做强赣南城市群,增强城市集聚能力。赣县、南康两地的“三送”干部广泛调研赣县、南康融入中心城区,扩张中心城区规模的途径方式,针对我市建设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特大型、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和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性金融中心提出了许多好建议。章贡区“三送”干部日夜奔波在推进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的路上,着力解决城市“脏乱差”问题,建设宜居宜业城市,提升城市吸引力。在瑞金、龙南,“三送”干部着力提升以两地次中心城市为支点的赣南城市群建设……

    在“三送”干部的推动下,新型城镇化战略进展顺利,全市城市群集聚效应日益显现,这也为农民变市民创造了条件。每年有数万农民群众有序进入城镇,投身二、三产业,实现了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

    立秋刚过,走在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通组公路上,绿油油的稻田一直延伸到山脚下,一排排大棚蔬菜基地绵延数百亩,“三送”干部摊开规划图介绍道:“这里正规划打造‘千亩桂花苗木产业示范园’,村部将建设一个集健身、阅读、议事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娱乐场所,通组公路还将进一步绿化美化……”一个和谐富裕的“生态园林新村”跃然纸上。为科学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该村“三送”干部专门聘请江西环境工程学院专家,围绕打造“大社区,小社会”的文院新村进行了全方位精心设计。

    在越来越多农村居民进城当市民的同时,全市“三送”干部又带着先进的城乡发展理念下乡村,改变过去“规划不下乡”的习惯,把规划延伸至乡、村两级,结束了农村发展建设的无序状态。一批批规划科学、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品位较高、富有特色的新村庄迅速在全市建成,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从解决农民出行难、喝水难、就业难、看病难、子女入学难等紧要问题入手,“三送”干部搭建上下联动办实事、解难事的服务平台,建立民情台账,开展城乡对口支援,实行城乡结对帮扶制度,带着科学技术、卫生医疗、文化体育设施等优质公共资源下乡,大力支持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加强就业、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民生保障,城乡之间公共服务差距逐步缩小。

    活动开展至今,全市“三送”工作组和下派干部争取扶助项目资金5.83亿元,为村组硬化道路644.5公里,新建大小桥(涵)5096座(处),修建水利设施9819座,改造10KV以上线路98.5公里,新解决了农村110.5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8.76万亩……

    为加强资金保障,全市市、县两级财政共统筹6000万元资金,按每个乡镇(街道)20万元的标准分配,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迫切、资金需求量较小、受益面广的小型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特别是帮助解决边远的村落公共服务上存在的困难,让全市发展的阳光普及到了广袤的乡村。

    视线往下关注,财物向下倾斜,城乡发展互动联动,全市人民真正享受到了社会资源和发展成果,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引导农业产业化,

    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出路,是推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切入点。“三送”下派干部把“三送”活动作为总揽农业农村工作的总抓手,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路。

    宁都县梅江镇老溪村历来有养殖生猪、三黄鸡的传统,但长期小打小闹,规模效应差,养殖户始终难以致富。“三送”活动开展后,下派干部帮助谋划建设了占地500亩的村民创业孵化园,同时为帮助当地养殖户精心谋划产业发展路线图,争取贴息贷款,邀请专家提供技术支持。不到一年,全村新增年出笼2万羽的黄鸡养殖大户12户,年出栏500头生猪的养殖大户6户。

    在全市各地,“三送”下派干部积极帮助群众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布局,围绕做大做强脐橙、花卉、生猪、苗木、蔬菜、油茶、工业原料林等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制定产业规划,协调解决土地流转、资金、种苗、技术等实际问题。有的结合发展实际,实施“特色产业培育”、“创业孵化”、“金融下乡”工程,较好地破解了产业发展中的难题;有的采取村企联动、基地联农、协会联户的办法,加大了特色产业培植力度。

    在下派干部的助推下,全市建成了一批集生产、加工、营销、科研、中介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各种农业产业合作社遍地开花,形成了良性竞争的态势。许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纷纷走向市场,打响了赣州现代农业生态品牌。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112.86亿元,增长3.8%,建设桂花苗木产业基地3.27万亩,完成高产油茶造林19.19万亩,建设工业原料林基地33.82万亩,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998元,同比增长16.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