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贵周
夏日的赣县,到处生机勃勃,绿意盎然。一支支“不走”的“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以下简称“三送”)工作队,为这片红土地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随着“三送”活动的深入开展,赣县采取有力举措,把“三送”活动全覆盖、常态化工作做实做细做深,紧紧围绕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壮大农业特色产业、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等重大现实问题,认真谋划、积极探索“三送”活动长效性服务管理机制和工作措施,精心打造并留下一支支“不走的工作队”,推动基层社会持久保稳定、人民群众长期得实惠、企业发展持续增动力。
巧搭平台,激活基层社会管理
日前,“大埠人家”在赣县县城正式开张运行。这是该县大埠乡在“三送”活动中为创新基层社会管理而建立的一个驻县城“三送”服务中心,为了更加贴近群众,取名为“大埠人家”。
大埠乡是居龙滩水库移民重点乡,全乡1.9万多人口中约有4000多人集中在县城打工、创业或居住。这些离开大埠乡来到县城的人,有着更多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稳定了这个群体,就稳定了大埠乡的一大半。从这一点出发,大埠乡党委、乡政府把社会管理工作做进县城,在县城设立一个固定的工作平台——“大埠人家”,长期为在县城的大埠人提供就业推介、矛盾调处、困难救助等全方位服务。开张那天,不少群众闻讯而来,纷纷感叹:“大埠人家”,就是我们在外大埠人的家。
与大埠乡不同,吉埠镇大村大坊较多,不少村庄离镇政府所在圩镇较远,一些群众办事不方便。针对这一情况,吉埠镇把社会管理工作重心下沉,构建了镇、村、村落社区三级“三送”服务体系。除了在圩镇设立“三送”中心、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外,还重点在村、村落社区两级建立“三送”工作站,把办公地点搬到村组,把社会管理和为民服务送到一线,做到服务对象全覆盖、管理沟通全方位、服务平台全链接、为民服务全过程。
赣县坚持以“三送”活动为抓手,做好做活基层社会管理,一方面,大力倡导鼓励基层结合实际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平台,依托平台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等工作;另一方面,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创新社会管理“建账联网”工作,即建好户情档案、矛盾处理、重点人员三本台账,编织好致富创业、维稳信息、民生覆盖三张网络,在摸清底数的情况下,对各类群体建立差异化服务管理方案,提供准确有效的服务措施。这些长效性的制度和措施,使基层社会管理这条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联强扶弱,做大农业产业蛋糕
“三送”活动,必须让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而农民群众要长期得实惠,又必须走农业现代化路子,把农业特色产业蛋糕做大,这是赣县上下的共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市人大机关驻五云镇上丹村“三送”工作组成员深深懂得这个道理。他们认识到,来到上丹村,要解决一些眼前的问题,更要帮村民谋思路、找出路、走上致富路,使“三送”活动的效应放大放长远。
近年来,上丹村不少村民种起了蔬菜,也尝到了一些甜头。但由于组织化程度和技术含量不高,一遇市场波动,就可能出现“菜贱伤农”的情况。对此,驻村“三送”工作组帮助村里制定了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成立了蔬菜生产合作分社,开展了每月一期的蔬菜生产知识培训;此外,还和五云镇党委、镇政府一道,牵线组织合作社、种植大户、贩菜大户与大型超市进行“农超对接”,签订生产销售协议,采取联强的办法,规避市场风险,做大蔬菜产业,畅通从“菜园子”到“菜篮子”的绿色通道。
据了解,目前,该镇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有8000多亩,总产值达3600多万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70%。今年6月,五云蔬菜生产流通协会获“2011年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称号。
如何帮助群众找准产业,让群众长期受益?这个问题过去一直萦绕在田村镇坪内村“三送”工作队员的心头。田村镇有做黄元米馃的习俗,村民曾绍坤想建一个黄元米馃厂,推广这一客家传统食品。“三送”工作组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帮他解决了资金、技术、办证等方面的难题,顺利建起了厂子;又请来专家帮他开发了黄元米馃、米馃干片、米馃碎片等系列产品,并利用媒体宣传,扩大知名度。为了带富一方群众,“三送”工作组还帮助田村镇成立富强黄元米馃合作社。目前,已有280户农户采取资金或种植原材料的方式入股成为社员,黄元米馃已成为带动当地群众致富的特色产业。
今年以来,赣县把发展农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送”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制定了包括财政扶持、税费减免、金融支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一手抓投入,一手抓“龙头”,推动全县农业主导产业实现了集群化发展和区域化布局。据统计,目前赣县规模以上农业产业龙头企业达66家,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9万户,预计今年人均增收500多元。
真帮实扶,奏响企业发展强音
招工难、留工难,是当前很多企业的一块“心病”。新海洋精密组件(赣州)有限公司一直苦于招工不足、开工不足,派驻该企业的“三送”工作组采取标本兼治的办法,很快帮助企业治好了这块“心病”。他们一方面采取跑政府、跑职校、跑中介的“三跑”措施,帮企业解决了1000人的用工缺口;另一方面积极协助企业查摆问题根源,与企业一起开出了“降低招工门槛、提高薪金待遇、全员养老保险、丰富业余生活”的良方,从根本上优化了企业用工环境,提升了企业用工吸引力,使招工留工问题迎刃而解。到今年6月底为止,该企业用工3500多人,实现税收863万元,进出口创汇达3016万美元,均比去年同期增长3倍。
赣县派驻非公有制企业的每一个“三送”工作组,都承担着该县县委交办的一项硬任务,那就是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驻赣州菊隆高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三送”工作组始终把这一使命记在心上、抓在手中,针对企业特点,独辟蹊径开展了“四帮四先”活动,即帮助企业把握发展方向、凝聚创业合力、协调外部关系、维护安全稳定,引导党员业务技术领先、危难险重率先、团结协作优先、无私奉献争先,给企业的健康发展催生了一股强劲的内生动力。目前,该企业已形成年提取甜菊糖甙4000吨、结晶提取高纯度RA产品1800吨的生产能力,预计可实现年营业收入20多亿元。对此,公司董事长谢瑞鸿自有一番感慨:这样的党建活动,企业需要、业主欢迎、党员喜欢、员工拥护、多多益善,我们要长期搞下去。
东风吹来满眼春。蓬勃开展的“三送”活动,犹如一阵阵东风,吹遍了赣县的乡村和企业,催生出一支支“不走的工作队”,正在为赣县的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注入强劲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