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会昌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6|回复: 0

残疾孩子能做生活强者 一名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心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30 08:3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着老师的嘴巴跟着我‘ma’……”小桌子对面的学生有些慌,两手在桌子上紧张地搓着。“别着急,慢慢来!”5月24日,在兴国县特殊教育学校,钟庆华老师一边用手语鼓励着男孩,一边把男孩的手放在自己的喉咙上。几次反复后,男孩终于也发出了清晰的“ma”。“真棒!”看到老师竖起的拇指,男孩兴奋地站了起来,抓着钟庆华的手又蹦又跳……

这样的场景,在兴国县特殊教育学校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这样的特殊学生,钟庆华带了一批又一批。11年来,她始终不厌其烦地用温暖的眼神、灿烂的笑容、细致的教学,给予着这些特殊的孩子们一份特别的爱。

帮孩子通往有声世界

“今天开心吗?”“同学们现在没笑你了吧?”“被子叠好了吗?”……刚走进兴国县特殊教育学校,便听见咿咿呀呀的声音,记者在该校的一间教室里找到钟庆华老师时,她正和几名学生用手语对话,学生嘴里不时发出含混的音节。钟庆华一会儿拍拍这个学生的肩膀,一会儿冲着那个学生竖起大拇指,不时露出欣慰的笑容。

钟庆华告诉记者,对于这些有着听力障碍和语言障碍的学生来说,手语是最好的语言。只有学会了手语,才能更好地与人沟通。她也深知能听、会说一直是这群孩子最大的梦想。因此,在特教学校,学生们最先学会、也必须学会的就是手语。

为了让有残余听力的学生能够逐步听到声音,钟庆华坚持使用高音教学,学生们听不见的每一个字词,她都坚持一遍遍地张大嘴巴做口型,一次次地让学生把手放在她的喉咙上感受声带的振动,感受发音的位置,仔细观察她出音时舌位的变化。一遍不行,二遍、三遍……练到口干舌燥、嗓音嘶哑,就喝口水休息一会儿再接着练,往往一个字词练上大半天也没有进展。“看着学生懊恼、痛苦的表情,我的心里也很难受,但这是通往有声世界的必经之路,再苦再难也绝不能放松。”

待孩子亦师亦母

在学生们的眼中,钟庆华既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师长,又是一位慈祥的母亲和亲密的朋友。

“老师非常关心我们,从来不嫌弃我们,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面对记者,一名叫做张强(化名)的孩子边打着手语边用不太清晰的声音表达着他对钟庆华老师的感激。

钟庆华告诉记者,张强是个耳聋又智障的孩子,刚进校时,从不与人交流,眼神中充满着排斥。有一天吃饭时,无论怎么哄他就是不吃,钟庆华耐心地试探着喂给他,没想到他不仅把吃到嘴里的饭喷在了她的脸上,还在她的手臂上留下了五个深深的带着血的指甲印。钟庆华既不恼也不怒,而是一遍又一遍地微笑着盛饭、喂饭……一个星期后,张强的脸上时时挂着笑容,自己独立打饭吃饭,与老师手牵手进出教室。“他们其实更需要我们的爱,我只想真正地走进这群聋哑孩子们的心田,因为我也是个妈妈。”钟庆华淡淡地说着。

“莎士比亚曾经说‘被摧毁的爱,一旦重新修改,就比原来更宏伟,更美丽,更顽强’,这一个个特殊的孩子,就是一个个多彩的世界!我不想让他们觉得自己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钟庆华对记者说。

希望孩子们做生活的强者

“世界上只有不好的老师,没有不好的学生。”在钟庆华的心中,所有的学生都是可爱的。她不断找寻让学生更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并且依照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自主学习、乐于学习。

由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是听不见、说不出的特殊群体,而且大多来自农村,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加上有自卑、胆怯的心理,造成教学开展难度很大。为了让孩子们树立信心,走进有声有色的世界,更好地融入社会,钟庆华想尽办法给学生创造条件,带学生到将军馆去感受将军文化,教学生们绣十字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虽然在有些方面我自己也不是很精通,但我希望他们能多一项在社会上立足的技能。”

“我只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付出,帮助这些特殊的孩子和家长走出因残疾而带来的阴影,让他们在迷茫和无助中看到生活的希望,勇敢地面对异样的目光,做生活的强者。”钟庆华告诉记者,在11年的特教工作中,她最大的感受就是要用母亲般的胸怀接纳每个残疾孩子,用宽容和尊重呵护着他们的童心,帮助每一个特殊孩子健康成长。

(宋莉萍 记者张火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