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会昌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42|回复: 0

"捂汗退烧"致幼女重度耳聋 掌握正确退烧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9 0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妇因迷信捂汗退烧致2岁幼女重度耳聋】

  10个月大时发高烧,奶奶因迷信捂汗退烧,未进行正规治疗,现2岁的王佳(化名)因不会说话,反应迟钝,父母带到院检查时已是双耳重度耳聋。近日,王佳被父母带到武警医院耳鼻咽喉中心治疗。

  


  因迷信捂汗退烧致2岁幼女重度耳聋

  据了解,王佳的父母因工作常出差,她从10个月起就被抱回湖北老家,由奶奶照顾。小孩子身体抵抗力本就弱,正值冬天,奶奶给王佳洗澡时动作慢了些,一受凉,孩子发烧了。奶奶根据以往自己带孩子的经验,认为孩子发烧,只要捂出汗来就能退烧。但过了三天,王佳虽然退烧了,但之后反应似乎没之前快了。

  三个月后,王佳妈妈休假回来看孩子,发现王佳的反应有异,便带着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结果发现是双耳重度耳聋,需要配戴助听器,并进行语言训练。

  “孩子体温升高时,应先测量体温,一般温度不超过39℃的,我们建议进行物理退烧;但高烧烧到39.5℃以上时,则需及时就医,以免温度太高,烧坏耳神经,对孩子成长发育产生重大伤害。”武警医院耳鼻咽喉中心董玉礼教授说道。

  除了担心孩子发高烧,烧坏耳神经引起听力下降,还需警惕发烧是否合并其他并发症,董玉礼教授表示,若幼儿有急性鼻炎、急性鼻窦炎即打喷嚏、流脓鼻涕,并出现发烧与全身不适时,家长就应该重视。

  【掌握正确物理退烧法】

  发热本身不是一种疾病,是由于体内致热源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内产热增加、散热减少的一种现象。所以退热是以增加散热、减少产热为出发点。退热药是改变体温调节中枢的状况,减少产热,只做到退热的前提。真正退热的效果需要通过物理降温,增加体内散热来实现。

  


  人体散热途径,也就是退烧途径有四条:

  1、经皮肤蒸发水分散热是最主要途径,占90%以上。所以发烧时不要给孩子穿的太多,应该少穿盖。

  2、经呼吸散热。发烧时呼吸会增快加深。

  3、经排尿过程散热。多喝水多排尿。

  4、经排便过程。

  所以,遇到孩子发烧要从这四方面帮助孩子物理退热。

  


  如何做到发热时有效的物理降温呢?首先尽可能保证婴儿液体摄入。退热过程主要是通过皮肤蒸发水分而实现。若体内水分不足,退热效果受限。再有,在适当提高室温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穿盖利于皮肤散热。还有,洗温水澡、温热毛巾湿敷也是很好物理降温的方法。冰袋或冰贴也会有一定效果。

  物理降温有两大形式――冷降温和温降温。通过冰贴或冰袋,导致局部皮肤降温为冷降温,退热效果有限。虽可感皮肤变凉,体内温度未必降低。变凉的皮肤血管收缩,反而会妨碍体内热量散出。温降温是在提高环境温度前提下,用温热毛巾敷身体、洗温水澡等致皮肤血管扩张,利于体内热量散出。

  


  


  正确看待物理降温,维持体温需体内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发热是产热增加和/或散热减少的结果。要退热,增加散热很重要。经皮肤是主要散热途径,增加皮肤血流就可增加散热。在多饮水前提下,适当提高室温减少穿盖;温水浴都是很好之法;而冰袋、酒精擦浴只带走局部皮肤热量,退热效果有限。

  退热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是体内水分不足。婴幼儿生病时多不喜喝水或奶,家长一定耐心少量多次喂,以增加体内水分,利于退热,否则服了退热药也达不到预期效果。再有,排尿和便过程都可利于降温。总之,退热的捷径不是从药物(退热药、抗生素等)出发,而是增加体内水分和适宜物理降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9 0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帖子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3-1-9 09:51:00
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